产经资讯网

云南昭通: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

当前,昭通市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3万多名干部再次深入11个县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当前,昭通市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3万多名干部再次深入11个县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

摸底调查

听取意见

精准识别

“摸底调查是从头再来,但不是推倒重来” ;

“坚持以县区为主体、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农户为基本对象,整合力量,一抓到底”;

“坚持一户一表,逐户走访调查,确保做全、做准、做细第一手资料”;

“靶心要精准,程序要严格,坚决杜绝想当然、差不多、估计加统计等错误认识,做到零容忍,确保零差错”……

5月16日到7月5日, 昭通市组织3万多名各级干部再次深入11县区对150多万农户、472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从精准识别入手扣准“第一粒扣子”,以确保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精准识别“零差错”要求和“找补促”工作落到实处。

现状 基础数据不准脱贫攻坚被动

今年3月以来,从审计、扶贫和“找补促”专项行动提供和查找出来的3组数据,沉甸甸地摆在昭通市委、市政府面前:

2016年,昭通全市111.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对象3410户,其中,拥有车辆2525户,拥有房产266户,财政供养人员、国企或公司员工、公职人员或国企在职员工配偶433户,创办企业人员186户,死亡人员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39人;

2016年,在昭通市已录入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中,姓名和身份证不一致的114169人,公安核对身份证不存在的41533人,2016年脱贫户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的70021人。

从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查找出来的问题是,昭通全市错评5557户19196人,漏评18036户53549人。

一组组数字清楚地表明:扶贫基础数据不精准,已经为昭通脱贫攻坚工作造成被动局面。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历经多次建档立卡“回头看”,而依然存在底数不清、数据不准、情况不明? 贫困对象仍然错评、漏评现象突出?

“这都是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造成的。”采访中,昭通市扶贫办主任杨仕翰一语道出个中缘由。他说,从昭通全市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来看,导致错评、漏评、错退、漏退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原因还是“第一粒扣子”没有扣好,直接导致后期帮扶措施的不精准和影响农村大面积工作的推进。

“上任一年来,我很少有机会坐在办公室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奔波在全市的村村寨寨。”作为一个云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州市、全国州市级贫困人口排名第三的扶贫办主任,杨仕翰深感肩上的担子不轻。

昭通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贫困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全市11县区中就有10个县区既是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镇雄、彝良、威信3个县是革命老区县。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332.7万人下降至2015年底的111.95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23.8%,占全国贫困人口数量的2%。按照到2020年脱贫摘帽的目标,每年要脱贫22万人以上,且容易解决的贫困人口基本都已达到脱贫标准,剩下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地区,资源承载能力十分有限,要改善基础设施,成本高、难度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全国“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典型,按期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措施 确保精准识别无死角无遗漏

“要把精准识别作为‘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定知耻后勇、迎头赶上的决心,全面摸清我市农村的基本情况,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

“摸底调查是从头再来,但绝不是推倒重来,更不是对前期工作的全盘否定。”

5月16日,在昭通市召开市、县两级干部参加的脱贫攻坚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动员暨业务培训会上,市委书记杨亚林向全市各县区发出铿镪有力的动员令:“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全市所有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从头梳理、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其目的就是要实实把全市农村底数搞清、把情况搞准,同时也为下步建立农村基层管理大数据平台打好基础,意义十分深远。”

“坚持以县(区)为主体、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农户为基本对象,整合市县乡村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三方服务等力量统一行动。”培训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零差错”、“零容忍”的责任和担当,对全市150多万农户、472万农村人口摸底调查全覆盖,坚决做到无死角、无遗漏,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以每户100%的准确率、每个村民小组100%的准确率,确保全市精准识别100%的准确率。

瞄准“靶心”,扣准“第一粒扣子”,一场轰轰烈烈、深入细致的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就此在昭通11县区全面展开。

“精准识别调查摸底不是简单的填几张表,而是要在做群众工作中摸清家底,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发展。”连日来,市四套班子领导亲自率队,冒着酷暑,深入全市11县区村村寨寨,田间地头拉家常、访民情、察民意,与驻村干部一起共同探讨和分享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心得。

“精准识别贵在精准。”在深入县区调研和督察中,杨亚林反复强调摸底调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要勇于面对问题、敢于正视矛盾,变压力为动力,在精准识别摸底调查中全面完成“五查五看”、“三评四定”和动态调整工作,确保全市错评率、漏评率、错退率、漏退率4个指标为零,提高群众满意度。”

从马楠山巅到金沙江畔,从大雄古邦到昭鲁坝子,5月中旬精准识别摸底调查工作开展以来,昭通市县乡村组3万多名干部放弃节假日对全市农村所有卡户、非卡户一并逐户摸底调查,在精准上下功夫,既做到全面摸底调查,又各有侧重。对建档立卡户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标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把业务培训关、入户调查关、评审公示关、信息录入关“四个关口”,聚焦家庭成员信息、农户收入测算、住房情况、子女就学情况、医疗保障情况、农户社会保障情况“六个重点”,确保经得起群众监督和社会各界检验。另一方面,对建档立卡对象以外的所有农户,主要开展基本信息的摸底、排查、登记,掌握面上的情况,建立完整的基础信息档案,为下一步实施农村动态管理奠定基础。

目标 抓实“找补促”交出合格“答卷”

“脱贫攻坚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力用情干”;

“教育扶贫对于昭通意义重大,砸锅卖铁也要办好职业教育”;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农村经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能人经济,要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聚焦优势资源,树龙头、建机制、强管理,找准龙头,建好建实合作社,创出品牌、闯出路子……”

采访中,杨仕翰告诉记者,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要求,昭通市坚持以问题导向,累计查找出思想认识站位不高、基础工作不扎实、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多、扶贫措施不精准、责任落实有差距、资金监管有差距、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9类36个问题并逐一制定措施认真抓实整改到位。

昭通市委主要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133”的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即坚持以人为中心这一根本,把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正确处理好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的关系。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通过艰苦细致工作,真正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在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的同时,兼顾好面上群众的发展;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下足“绣花”功夫,责任化落实,精准化推进,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

市委主要领导形象地把这一工作思路形象比喻为一棵脱贫大树,群众工作是树的主干,精准、务实、统筹“三个坚持”是树的枝干,与之对应的叶片就是思想、工作、情感 “三个认同”,所有的工作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脱贫攻坚这棵树才会枝繁叶茂 “开花结果”。

针对部分县乡村干部对脱贫攻坚缺乏担当精神,存在消极畏难情绪;调查研究不深入,思路办法不多,措施方法简单,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存在形式主义;脱贫攻坚指挥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协调不够、督促不到位,行业扶贫责任没有完全压实,攻坚“合力”不足;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能人带动、挂钩帮扶等作用发挥不够;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培育不够,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能力不足;县乡责任担当有差距,存在“一头冷、一头热”“上热中温下冷”现象;对县区扶贫开发考核不严不实,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等问题。昭通市成立了由市级领导牵头并亲任组长的11个督导工作组,深入全市11县区查找问题、分析根源、制定措施、推进整改。各县区领导也纷纷深入各乡镇扶贫点,农户家中带头做群众工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层层传导工作压力,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针对群众工作不扎实,政策宣传不够,正向激励不足,抓示范、立标杆效果不明显,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攀比心理较重、期望值高,甚至存在等靠要思想,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扶贫办等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在一个月时间内先后3批次深入各县区开展专项督查和指导,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部分县乡村干部对脱贫攻坚缺乏担当精神,存在消极畏难情绪;调查研究不深入,思路办法不多,措施方法简单,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市委、、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六大战略”,破解劝交通瓶颈、补足产业、城镇、教育、生态发展短板,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细化措施,用改革创新的理念推动工作落实,要把成绩写在群众心坎上,让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精准识别,扣准扣子,围绕目标,找出差距、补足短板。以铁的纪律、硬的措施、严的作风锻造一支“乌蒙铁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脱贫攻坚,昭通在路上。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