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王远东,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乳腺肿瘤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广州分会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执委
马飞,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编者的话:近20年来,乳腺癌升至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女性“杀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初潮时间提前、生育观念改变等变化的来临,乳腺癌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和逐年增加的趋势。
五十多岁是高峰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新发乳腺癌病例数达27.24万,每年死亡率超过7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
发病现状:女性第一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2014年刊载的一份综述中指出,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国家癌症中心今年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城市癌症数据报告”证实了这一点:城市女性是癌症发病率较高的群体,其中乳腺癌高居第一位。目前,乳腺癌在中国女性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居第六。
发病年龄:50岁左右很危险。研究显示,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分别为45~55岁、65~75岁两个年龄段。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乳腺肿瘤科主任王远东教授说,乳腺癌整体来说还是一个中老年疾病。相比而言,社会经济地位以及教育、文化水平较高、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绝经年龄超过55岁、初产年龄超过35岁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更高一些。与西方相比,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早了5~10年,患者以绝经前的女性为主。
危险因素:超重肥胖是“帮凶”。王远东说,年龄、基因、家族及个人病史、种族或来经早晚、高脂肪饮食、肥胖、精神压力、电离辐射等,都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体重增加会引起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竞争压力使得很多中青年女性经常熬夜加班、精神长期亢奋,导致内分泌失调;工作压力、社会观念变迁等导致的晚婚晚育甚至不生育、不哺乳,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柳叶刀》的综述指出,中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一部分和高收入国家相同,包括:生殖和激素因素(如月经年限长,初潮较早或绝经推迟)、从未生育、初产年龄推迟、
母乳喂养受限等。随着饮食模式逐渐向西方饮食靠拢,超重和肥胖的人数逐渐增加,这对中国女性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影响高于西方国家。
两大手段早发现
对于乳腺癌的防治,世界上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筛查体系。王远东指出,自我检查和定期乳腺筛查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死亡。
经常自我检查:在镜子前仔细触摸和观察,进行乳房自查,是保障乳房健康的有效途径。30岁以上的女性就要开始重视乳房自查了。
具体做法是: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脱去上衣,通过镜子仔细观察乳房的外观、大小、皮肤颜色以及乳头颜色变化,是否出现疹子或凸痕;双手举起,观察两侧乳头高度的差别,乳房是否有凹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压乳头,看有无乳头溢液(有液体或血液流出)。随后抬起一侧手臂,看另一侧乳房是否随之抬起;将乳房视为太阳,手指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用中指和食指的指腹按压(不可用抓、捏等手法)检查,看乳房与腋下的结合处有无异常,能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或肿块,可先摸乳房,再摸腋下;也可以采用水平方向,从乳房外侧向内进行抚摸检查。建议在淋浴时检查,因为皮肤湿润时更易发现乳房问题。
如果自查发现以下异常,应及时到乳腺专科做进一步检查:厚肿块、凹陷、皮肤溃烂、发热或发红、新增分泌物、斑块、凹凸肿块、静脉曲张、乳头内陷、形状或大小改变、橘皮样皮肤、硬挺且不会移动的肿块。
定期影像检查:王远东指出,临床发现,乳腺癌早期大多是无痛性肿物,身体一般没有什么不适。北京的一项研究发现,82.1%的女性发现患乳腺癌时已有明显症状,仅5.2%的新发病例是通过定期乳房X线筛查发现的,而美国的这一比例高达60%左右。因此,定期到正规医院通过B超检查、X线(乳腺钼靶摄片)、核磁共振等筛查乳腺疾病尤为重要。其中,钼靶摄片可清晰透视乳腺软组织,能发现比较小的结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40岁以上女性应每年接受乳腺钼靶检查。而前面提到的乳腺癌高危人群,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过乳腺癌的,35岁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接受乳腺钼靶检查。
全面预防要普及
面对乳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马飞教授呼吁广大女性,做好三级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一级预防。针对乳腺癌的发病诱因,一要正确使用雌激素制剂。不少女性保健品、化妆品等都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可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癌变,要予以重视。二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提出5条饮食指导,包括:避免动物脂肪、增加粗纤维、减少肉食、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肥胖。日常饮食不妨粗茶淡饭一些,多选择小米、薏米、糙米等粗粮,注重荤素搭配,保持低脂饮食,同时避免饮酒。研究表明,饮酒与乳腺癌患病风险显著相关,每天10克的酒精摄入量就会导致乳腺癌风险增加4.2%。三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愉快。四要坚持体育锻炼,一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心率达到120次以上,让身体出出汗,排排毒,尤其对绝经后的女性好处很多。五要关注生殖健康。生育方式、年龄和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建议生育尽量别太晚,产后坚持母乳喂养。六要及时治疗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增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等良性疾病,有可能进一步发展至癌变。查出上述疾病的患者一定要积极治疗。
二级预防。乳腺癌发展相对缓慢,从癌细胞最初形成,到发展为能触及的1毫米左右的肿块,大约要经过30次的分裂倍增;要长到1厘米大小,可能需要5~8年。二级预防就是要利用这个时间差,通过早期筛查手段,在无症状的女性群体中找出早期患者,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早期乳腺癌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已达到90%~95%,多数患者经过正规治疗能够不再复发而获得治愈,部分患者可免于化疗、放疗等疗法带来的痛苦,还可缩小手术范围和保留乳房。二级预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乳腺重度增生性病变、乳腺癌的临床前期和原位癌。内容包括乳房自我检查、定期健康体检、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普查。这需要全社会和广大女性的共同参与。
三级预防。主要针对已经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通过科普宣教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