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曲靖市与联想佳沃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蓝莓全产业链项目。2015年2月,曲靖佳沃马龙有机蓝莓基地建设完成,近千亩蓝莓基地种植了17万株蓝莓。依托该项目的实施,马龙县大庄乡大庄社区把“股份合作经济”作为破解村集体无钱办事难题的金钥匙,通过集体土地流转租赁、向企业输出劳务用工、管理服务等方式,实现集体创收,不仅让“空壳村”变成了富裕村,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助农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马龙县大庄社区窝郎村,只见300余亩蓝莓基地整齐地种植着不同品种的蓝莓,其中近200亩已经挂果,青绿色的蓝莓果颗颗饱满,长势喜人。据曲靖佳沃马龙有机蓝莓基地负责人徐坤介绍,蓝莓果苗种植三到四年将进入丰产期,进入丰产期以后它的产量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再过一到两年我们身旁这一片蓝莓果苗产量会从今年的每亩200公斤增加到每亩一吨以上。”
随着蓝莓一天天成熟,基地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采摘季节。徐坤告诉记者,由于蓝莓种植配套机械少,人工管理强度大,在移栽、施肥、除草、撤土、采收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我们在租地的时候就已经向当地老百姓保证过,当地的村民可以优先来到基地从事蓝莓种植工作。” 徐坤说,老百姓除去土地流转的费用,在蓝莓基地打工每年可以赚到15000到20000元左右,当地一些表现好的工人还可以和公司签订合同,属于合同制用工,他们的收入一年可以达到30000元左右。
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大庄社区依托土地、水资源、小气候等优势,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蔬菜、花卉等产业。走进如今的大庄社区,随处可见标准化的蔬菜、花卉大棚,农民实现“家门口”务工。
36岁的刘朴花是大庄社区的一名普通农民,今年以前,一家六口人靠种植五亩地生活,种的都是烤烟和包谷,要供孩子读书还要赡养老人,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今年2月,富庄特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170多亩土地建起了大棚种植花卉,刘朴花将自家的五亩土地租给合作社并进入合作社打工。“以前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只有两万多元,现在我每个月打工可以有2000元的收入,加上租金一年有四万多元。”每天朝九晚五,刘朴花从一个“看天吃饭”的农民变成有稳定收入的务工人员。
目前,大庄社区特色种养殖基地总面积800余亩,建设大棚320个,种植蔬菜、花卉品种达16个,年产值1000余万元,蔬菜种植产业呈现出“从业人数逐年增加,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