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总理力挺“共享经济”,那农业能共享么?能!

6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共享经济”成为被讨论是主角。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各部门在对待共享经济这样的新业态、新模式时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并提到“如果沿用老办法管制,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微信”。

6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共享经济”成为被讨论是主角。李克强总理要求政府各部门在对待共享经济这样的新业态、新模式时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并提到“如果沿用老办法管制,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微信”。

如今,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满大街都能找到,一提到“共享”,大都与热点沾边。而在农业领域,未来能不能也来一堆共享呢?比如,共享农机、共享农用无人机?这些东西好用,又促进生产力,可眼下有很多管理和认知的“麻烦”影响着“共享农业”的推广应用。

就拿农用无人机来说,其实现在很多人认为, 共享“无人机”除了在运营上不好管理之外,它的规范命名就不好把握,就像是汽车刚出现时被叫做“无马车”一样;那如果叫“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倒是准确,好像又没有几个人能记得住。到底怎么叫,还是说不好。

面对新事物,我们该不该重视并试着实践和改进?当然。对新事物的发展有争议存在是正常的,但可别因为眼下的“不好管”、“不合适”而拒绝前进。

总理说“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也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所以,面对新事物我们别急着求稳,更得求进,不如也先“看一看”,给它点时间、让它发展。

套路2:路宽了,自己得跟得上

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为很多食品的英文翻译提供了国家标准,一些“奇葩翻译”成为过去时。

英文翻译还出个国家标准,有必要吗?当然。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特色产品正走向世界。

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我国农业的“海外朋友圈”加速拓宽。据农业部外经中心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对外农业投资年均增长51.7%,累计投资达129.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近3.5倍。

近几年除了农产品、农业投资项目奔向国际市场外,还有越来越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饮食文化也盛行海外。

但我们的特色怎么能让外国人理解,成为国际认同,始终是个问题。请注意,“听到”和“理解”是两个概念。就拿菜品来说,很多翻译都是直译,听起来吓人。

比如“夫妻肺片”——“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意思就是“丈夫和妻子的肺片”,画面有点血腥,菜还没点就先吓跑了。

所以,走出去的路越来越宽,咱也得有跟得上的“交通工具”。中国文化向来讲究意境,想走向世界,首先翻译就得符合英文使用规范和要求,同时又保留自身特色。

当然翻译还是第一步,从语言到思维,咱都得进一步融合与接轨。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有钱大家赚,有事大家扛。要不,您先给自己整个合适的英文名试试?

Tags: 总理 农业 经济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