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一村一品”助云南打好高原特色农业牌

云南在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咬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良性发展格局,极大提升了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云南在打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咬定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建设,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良性发展格局,极大提升了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突出一个“特”字,谋划发展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我省符合“一村一品”专业村条件的有907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6.75%;符合一村一品专业乡镇条件的有125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9.27%,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000元关口,达到9020元,增长9.4%,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0.9、1.2个百分点。

每到隆冬时节,北方被大雪覆盖,走进元谋县却能看到一片绿意盎然,冬早蔬菜大量上市满足了全国“菜篮子”的需求。近年来,元谋县抓住“一村一品”发展契机,大力发展番茄产业。元谋县金诚优质番茄产销协会于2007年成立后,又相继成立了元谋热坝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元谋热坝农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蔬菜育苗基地200亩、农民科技创业园10亩、科技实验示范基地20亩。

目前,该协会已拥有登记会员 4450户,推广的新品种番茄已发展到全县7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1万多户农户,种植优质番茄1.6万亩,累计开展培训800多场次,培训会员3万多人。通过科技培训提升生产质量,协会还注册了“热坝”番茄品牌商标,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助推协会年外销优质商品番茄4.5万吨,创造产值上亿元。

近几年,我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准产业,精准施策,选择最适宜本区域生产的农产品作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进行培育和发展,是我省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的重要法宝。比如“斗南花卉”“元谋番茄”“建水洋葱”“洱源大蒜”等都是通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成为当地乃至闻名省内外的区域公用品牌,并受到了当地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昭通苹果”“华坪芒果”“蒙自石榴”被评为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抢抓一个“范”字,辐射带动

近年来,我省已被农业部授予6批共4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1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重点推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建设试点,截至目前已实施品牌建设试点6个。

遮放镇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来,以遮放镇户闷村212户示范户为中心,品牌建设为重点,在示范区推广优质品种“滇屯502”“德优系列”,良种覆盖率达100%,辐射带动全镇7.7万亩贡米生产种植,平均单产达到516.9公斤,总产39842吨,产值达14519.54万元;核心区域稻谷收购价达4.2元/公斤。在农业部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遮放贡”牌遮放贡米荣获“2016中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2016中国十大好吃米饭”殊荣。

巍山红雪梨栽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巍山县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由巍山的独特地理气候孕育而成。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地域气候环境条件下,巍山全县10个乡镇均有种植,其中以马鞍山乡种植的红雪梨最具规模,占全县60%,产出效益占全县80%以上。2015年,巍山县马鞍山乡三胜村(巍山红雪梨)入选农业部认定的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如今,马鞍山乡三胜村的巍山红雪梨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巍山县“一村一品”的标志产品。并且凭借其在全国市场上取得的良好口碑,衍生出了乡村休闲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等众多的经济增长方式。

着力一个“育”字,提升效益

我省正加快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工商资本进农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大力发展多类型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通过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其参与“一村一品”发展,促进“一村一品”产业化、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支持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与专业村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并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加工、包装工艺等,增加“一村一品”附加值,促进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省各地积极拓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功能,通过加快推动“一村一品”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在此基础上,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特色“品(产品)”或“业(产业)”的优势,举办不同层次、形式多样旅游节、美食节等宣传推广活动,如油菜花节、蜜桃节、杨梅节、芒果节、石榴节、荔枝节等加大了地方特色农产品宣传,在促进当地旅游和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品质、品牌效应的提升,加快一村(乡、县)一品(业)发展步伐。(王淑娟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