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鲁太付:坚守半坡育桃李

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叫贺海村、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

挑着教材和日用品行走于山路的鲁太付

百姓故事

在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子叫贺海村、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村中群山掩映处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寨子,名叫“半坡”,在条件简陋的半坡小学校内,每天都有一位老师带领着20几名孩子,做早操、升国旗,这位老师名叫鲁太付。

鲁太付今年41岁,在年少时也想过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但当看到村子里求知欲强烈的孩子们期盼着有人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时,他还是选择当上一名代课教师,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3年。

当地村民介绍,半坡小学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学校实行一师一校,鲁老师一个人要教半坡村的30个孩子,从一年级一直教到五年级。半坡村在2000年之前不通电,教室光线极差,孩子们白天也要靠点煤油灯照明才能读书写字。天气晴还好,若遇上刮风的天气,课桌上十几盏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在牛毛毡修建的篾笆房里忽明忽暗,孩子们得用手遮住,不让它熄灭。“那时候煤油烧完了要下山去挑,这可是个力气活。”已经毕业多年的学生李智怡回忆说,那时学生年纪小,煤油、教科书全都靠鲁老师一个人挑回来。

“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腿泥,天热口渴,天冷发抖。”这是半坡寨子的真实写照,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20多年来,孩子们每学期所需的教科书、教学用品、日常用品都是靠鲁老师肩挑手提,翻山越岭,走上20多公里的山路才搬运回来的。这么多年,鲁太付自己都记不清手脚多少次被带刺的杂草划得血痕斑斑,也记不清被蚊虫叮咬、毒蛇袭击过多少次,他记不清自己走山路磨破过多少双鞋,更记不清多少次他为多少学生翻山越岭寻医问药。说起这些经历,鲁太付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不算什么,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

多年前,半坡小学取消完小建制后,来了好几拨代课教师,但都因承受不了艰苦的教学、生活环境及每月仅100元的工资,大家呆不了多久又离开了,只有鲁太付一个人坚持下来。他说,他最喜欢孩子们眨着忽闪忽闪的眼睛问他,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喜欢听每天早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喜欢看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的模样。看到孩子们获取知识后脸上满足的神情时,鲁太付就会产生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孩子们要是永远呆在山里,山乡贫困的面貌就不会有所改变,只有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山里人的日子才能慢慢好起来。

每当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带着技术、资金回乡创业时,鲁太付总是感到很欣慰。“半坡的乡亲们信任我,把下一代交给我,我不能走。孩子们需要我,我怎么能离开呢?”鲁太付说,“只有孩子们成才了,山乡富了,我才能走,但那时我也该退休了。”(完)(记者 王怡文 通讯员 杨茂芳 文/图)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