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我是治安志愿者,我经营的旅店里来了3个外地人,这两天老是白天在房间里待着,半夜出去,清晨再回来,也不让我们进去收拾房间,非常可疑。”不久前,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经营一家旅馆的治安志愿者老张给辖区内的派出所打来了电话。
青岛警方根据老张的线索,通过侦查部署,当天就在老张的旅馆里将在外地已实施多起盗窃行为,涉案总金额达30万元的3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在青岛,到处都活跃着“老张”们的身影,他们的职业是种植户、环卫工人、商户业主、快递投递员、出租车司机……他们只要发现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事件,就会挺身而出,为青岛的平安尽一份力。
“我们在推进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探索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统筹多元主体进行社会共治。”青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沙秉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培育治安类社会组织、发展见义勇为事业、推动社会治安有奖激励机制等,有力提升了平安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治安志愿者服务到百姓家门
在青岛市市南区,有一支1300余人的社区安全自防队伍,在各开放式社区全年无休看楼护院。自防队员们佩戴着统一的小红帽和黄袖标,在各自辖区内巡逻走动。一旦发现可疑人员,自防队员便会上前“询问”,发现火灾苗头、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会立即通过智能手机APP上报……他们被市民们亲切地称为“小红帽”。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市南区将辖区内3863个开放式居住楼院共划分为621个网格,每个网格为1个防范单元,推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制。按照两至4人一组,本着“任务就近分解、时段细化到点、定位覆盖楼院”的原则,引导治安志愿者分兵把守。
“像‘小红帽’这类治安志愿服务组织,青岛市还有‘和谐社会服务队’‘夕阳红守望队’等626个。”沙秉忠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岛市针对社会主体参与平安建设意愿不断增强的现实情况,加快培育与现代社会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治安类社会组织,推动治安志愿者协会实体化运作。
为了更好地给治安志愿工作提供服务保障,青岛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市政务服务网,建立了青岛市“治安志愿汇”网络平台,实行实名制注册,公开招募、登记注册、岗位分工、绩效考核等工作全部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市综治办制定了志愿服务等级评定和奖励办法,将治安志愿者的等级划分为一至五星级,落实相应的奖励标准,激发治安志愿者的积极性。推动治安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全覆盖,为治安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联合市文明办,与各大商场超市、影院、景区等建立“爱心联盟”,为治安志愿者提供优惠服务。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建成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治安志愿者协会,鼓励、支持寄递物流、外卖送餐、网约车、出租车、地铁、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设立治安志愿服务指导委员会,组建了两万余人的专业化治安志愿者队伍,全市治安志愿者队伍达7.6万人。
见义勇为弘扬正气风尚
“作为一名教师,看到有小孩落水,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救人,我还和孩子家长说用不着宣传这个事,没想过被表彰为见义勇为模范。被表彰以后,我收到一条短信,给你看看。”在青岛市崂山区大河东水库勇救溺水儿童的山东路小学教师徐天波将他的手机展示给记者,“崂山区综治办给我投了见义勇为意外伤害保险,短信上是我的姓名、保单号、投保日期……不用我出一分钱。另外,还有更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有了见义勇为模范的称号,我竟然优先购得了经济适用房!”
记者了解到,徐天波的家庭符合申请经济适用住房的条件,但是积分较低、排名靠后,长期分不到住房。为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市综治办根据有关规定,通过多方协调,使徐天波优先参加了经济适用房的配售,解决了其家庭的住房问题。
据悉,青岛市长期注重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见义勇为事业,把发展见义勇为事业纳入《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平安青岛建设工作规划。2007年,青岛市委政法委又在山东省民政厅登记成立了青岛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主要从事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奖励、保障权益、抚恤资助等工作。
青岛市综治办指导各区市建立了见义勇为协会,各街镇建立了工作站,搭建起全市见义勇为工作平台。同时加强与财政、民政、慈善、国土、房管、残联等部门的合作联动,设立见义勇为救助资金项目、房屋配售加分项目、优抚康复项目,落实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表彰、评残、评烈、救助、抚恤等工作。把为见义勇为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列入政府公共责任救助保险体系,为见义勇为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与市慈善总会设立“见义勇为扬正气——慈善救助送温暖”项目,发放“见义勇为慈善基金”201.2万元。市财政每年向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拨付见义勇为专项经费,为做好见义勇为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至今,青岛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已表彰模范239人,发放奖金160.8万元;各区市见义勇为协会表彰模范970人,发放奖金468.16万元。有8人获评中华见义勇为模范、49人获评省见义勇为模范。
主动举报成社会自觉
2016年10月26日晚,青岛市市北区文化公园内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将一名中年男子伤害致死并抢走财物,公安机关立即展开侦查,并向全社会征集有关线索。11月5日18时,市北公安分局有奖举报中心的举报专线电话响起,市民王某举报发现疑似该案嫌疑人在某饭店门口逗留。公安机关立即布控,在王某的指引下将犯罪嫌疑人万某抓获。根据《市北区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奖励实施细则》,经区公安机关证明、区综治部门审批,王某获得举报奖金10000元。
这起案件是青岛市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案件的一个缩影。为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拓宽社会各界参与平安青岛建设的渠道,发动群众成为发现社会治安问题的“千里眼”“顺风耳”,青岛市综治办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问题有奖举报工作的意见》,健全完善原有的举报奖励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有奖举报受理的范围、举报办理流程、奖励兑现标准。依托各区市公安局建立有奖举报中心,并指导各区市、各行业、各系统根据实际制定有奖举报办法,形成了综治牵头、公安实施、街道协助、群众响应的社会治安问题有奖举报工作格局。2016年以来,全市群防群治力量累计提供信息线索1.8万余条,从中破获刑事案件110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8人,堵塞治安防范漏洞170个,经调查核实761人次获得奖励101.55万元。各区市因地制宜地制定奖励标准和办法,设置有奖举报奖励资金,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目前,全市有奖举报奖金达981万元。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市北群众’、‘黄岛大妈’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社会治安问题举报品牌被打造出来,给犯罪分子以极大震慑,营造了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平安幸福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沙秉忠说,在第六届香港世界论坛发布的城市评价榜单中,青岛市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中国最安全城市第三名;2016年全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分别达到97.19%和95.03%的历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