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
农家座谈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政策落实也在基层。今年以来,省民政厅紧抓民政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契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2017年定为基层民政工作建设年,聚焦基层,重心向下,多措并举,举全系统之力着力找问题、补短板、提效能、打基础,实现了工作重心聚焦在基层、问题发现在基层、力量增强在基层、工作措施推进在基层,探索了一系列符合基层实际的改革措施,进一步畅通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惠民政策和惠民实事落地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以问题为导向蹲点调研——多管齐下摸清基层实情
走进五保户家中访贫问苦,蹲点敬老院、救助站与基层干部促膝长谈,列出问题清单,协调各相关部门商讨解决对策……这是半年多来,省民政厅9个工作组的工作常态。
用脚步丈量民情, 深入一线大调研、深入群众大走访,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和困难,这是今年所有云南民政人的必备功课。
今年年初,省民政厅第一时间传达学习2017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政工作的要求,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任务需要,高位谋划全年工作。针对基层民政力量薄弱、办事效率不高、末端落实难等问题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厅党组决定迎难而上,先啃硬骨头,把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扎实打基础、强基层、提效能、抓落实。
实践出真知。省民政厅在民政部第四调研组蹲点调研的基础上,扩展为由9名厅级干部率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9个工作组,采取每个组联系1至2个州(市),抓好1个县(市、区),蹲点1个乡镇(街道)的方式,对16个州(市)实行责任包干,全覆盖蹲点调研。省厅80多名干部,深入16个州(市)、30多个县(市、区)、100多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先后走访300多名民政服务对象和基层民政干部,和基层一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州(市)、县民政部门学习借鉴部省做法,同步组织力量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对口加强各地基层民政工作,实现蹲点调研全省覆盖。
同时,全面开展“强基层、提效能、抓落实”专项行动,聚焦夯实民政工作基础、加强基层民政队伍、精准施保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效能。
在四级民政干部中开展大学习、大走访、大落实、大督查、大培训、大宣传。要求全体民政干部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习,牢树“四个意识”;组织省、市、县、乡四级联动,以严、真、实的作风深入一线大走访大调研,并明确五个必访、五个摸清、四个必知等工作要求;紧紧围绕2017年全国、全省民政工作制定的目标,扎实推进重点任务大落实;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深入查找问题,制定问题清单,限时整改到位,同时跟进基层干部大培训和先进典型大宣传。
几项行动多管齐下、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密织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推动基层工作的网络,让每个民政干部对于基层群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如何推进工作有了新的收获,在整个系统形成了重视基层工作的浓厚氛围。
以点带面推广先进经验——创新举措解决基层难题
日前,玉溪市峨山县富良棚乡迭舍莫村委会全面完成了低保积分制量化评定试点工作,通过积分评比,迭舍莫村最终评出享受低保人员22户81人,与试点前相比在户数上下降了66%。
这是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率领的民政部第四调研组与省民政厅第一工作组在峨山县联合蹲点调研的成果。根据部省联合调研组指导峨山县制定的《峨山县精准低保积分制实施办法(试行)》,峨山县以富良棚乡为试点,对低保认定条件进行数字量化,以积分作为认定依据,以核对家庭经济收入和财产状况为重点,提高精准施保水平。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全县全面推广。
根据走访、调研掌握的情况,制定问题清单和解决方案,试点成功并形成经验后推广开来,是省民政厅工作组探索解决基层问题的创新路径。
工作组带着问题去,重点对乡、村两级民政工作的职能职责、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资金管理使用、办公条件、工作经费、任务落实等方面进行调研。每到一处,他们一竿子插到底,走访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人员、高龄老人、留守儿童和妇女、贫困户等农户家庭,了解群众生活的实际难题和政策落实情况;明察暗访了当地的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站等民政机构,督促检查政策落地效果,并发现梳理问题清单,与市、县、乡党委政府和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一起商讨对策、总结经验,一起抓推进、抓落实,促进了一系列难题在基层解决,一批改革措施在基层细化落地,一批好的经验得到推广。目前,昆明、文山等4个州(市),峨山、富宁等10个县(市、区)共出台有关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政策措施27项。
为了解决基层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调研组还与所联系州市共同商讨,创新方式解决问题。如昆明市采取政府购买方式,在村一级增设了民政事务员岗位,多个县(市)均出台关于政府购买社会救助等服务人员的办法等,全市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增加794人。玉溪峨山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在每个村委会配备1名民政事务员,每个村(社区)老年协会选配1名常务副会长。
以基层为重点抓政策落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一些基层的问题发生在基层,根子却在体制机制的掣肘。针对基层反映的共性问题,省民政厅坚持“每一项重点工作一位厅领导牵头、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完成时限、一抓到底”的工作举措,全面抓好落实。
解决基层民政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省民政厅提出2年内完成100%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培训目标。今年上半年,省厅分3期培训了300名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组织其他相关业务培训1280多人。各州(市)、县(市、区)民政局也根据要求扎实做好本级培训,确保2017年完成培训50%的目标。
全面提升城乡低保精准施保水平,依托省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全省新进低保对象实行“逢进必核”,比对复核身份、车辆、工商登记、社保缴费、建档立卡等数据,源头上严格把关增量,系统中批量核对存量,双管齐下提高对象精准度。
针对养老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省民政厅联合公安、卫生计生、质量技术监督、老龄等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云南省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115项指标,逐一检查,挂牌督办,限时整改,确保养老院服务质量有明显提升。
针对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今年上半年,省民政厅还与省公安人口信息库、省扶贫办、省残联部门建立了数据共享。
一个个问题在逐步解决、逐步销号,一项项制度也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健全。
富良棚乡民政助理员鲁发林说:“今年省厅抓基层的三大举措让每个民政人彻底深入基层,重新感悟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提升了服务意识。”
全省民政系统——
抓基层打基础各项重点工作快速推进
以基层为突破口,促进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民生、民政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是全省民政系统抓基层工作的落脚点。今年以来,抓基层打基础的成果也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地和重点工作的快速推进显现出来。
社会救助方面,始终坚持精准施保的生命线地位,在连续4年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农村低保精准施保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16个州(市)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由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实施,各级各部门抽调人员对包含农村低保对象在内的贫困户逐一走访排查,坚决清退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精准对位“两不愁、三保障”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要求,聚焦政策衔接、对象衔接、标准衔接和管理衔接,全力筹措资金,形成制度合力,落实兜底保障任务,精准助力脱贫攻坚。联合省财政厅制定《云南省社会救助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孤儿生活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6类资金统筹使用。2017年,全省城市低保人均保障标准每人每月505元,较上年提高11%;农村低保人均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175元,较上年提高14%,去年和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41个贫困县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250元。
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2次常务会议精神,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全部建立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其中88个贫困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各级民政部门积极争取民生保障资金只增不减。
今年上半年,云南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于去年同期。省级层面继续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10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开展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试点,投入2000万元采购省级救灾物资,调整充实地震重点监测区、多灾易灾地区救灾物资储备。省级累计派出30多个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工作,下拨资金5.3亿元,调拨省级救灾物资1万余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7月中旬,全省因灾倒损民房重建已开工99.4%,完工97.1%;修复加固已开工99.9%,完工99.8%。
按照“放管服”的思路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和在建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40个,农村敬老院685所,民办养老机构129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12个,农村幸福院3512个,养老总床位达14.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5.5张。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全面启动试点工作,目前全省共有148家养老服务机构内设了医疗机构,共有74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决策部署。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住房保障、医疗优惠优待、节日慰问等六项政策措施,加大解困帮扶力度;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入户排查化解矛盾问题,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全覆盖走访、回访,同时采取座谈协调、政策解释、上门面商等办法积极提升退役士兵岗位安置质量。
将殡葬改革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内容,云南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散埋乱葬专项整治,不断扩大惠民殡葬补助范围,调整玉溪等6个州(市)火葬区,覆盖全省人口总数50%以上,全省连续10年实现清明祭扫安全、文明、有序目标。
民政部与省民政厅联合调研组蹲点峨山县——
“五个聚焦”推动基层民政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4月以来,国家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率领的民政部第四调研组和省民政厅厅长段丽元率领的云南省民政厅第一调研组,联合赴玉溪市峨山县富良棚乡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探索出“五个聚焦”的工作经验,获得了国家民政部的肯定,推动基层民政工作步入大发展的快车道。
聚焦“统”,高位推动完善政策措施。部省联合调研组与峨山县党政领导协商建立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民政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构建加强民政工作“1+X”制度框架,出台《中共峨山县委峨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一个配套文件和《峨山县精准低保积分制实施办法(试行)》等X个配套政策文件。
聚焦“实”,开展为民爱民大走访。部省联合调研组指导峨山县建立民政“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大解困”行动机制,每年6月、12月分两次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凝民心,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办成一些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并明确了六必访、四必清、四必查、十规范精准的“6441”工作内容。
聚焦“准”,推行精准低保积分制。部省联合调研组指导峨山县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峨山县精准低保积分制实施办法(试行)》,探索城乡低保量化评定,通过细化评分内容、完善评定程序、创新评定方法等措施,对认定条件进行数字量化,以积分作为认定依据,以核对家庭经济收入和财产状况为重点,提高精准施保水平。
聚焦“保”, 提升民政工作保障水平。部省联合调研组积极争取峨山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增加民政事业投入,建立民政事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将民政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县、乡(镇)两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均实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增加县乡两级敬老院护理人员数量和薪酬,对于一般特困人员,按10:1的数量标准配备护理人员,对于半失能和失能特困人员,按6:1和3:1的数量标准配备护理人员,并对护理人员薪酬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0%给予保障。同时建立以保障民生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民政、老龄工作在各单位和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
聚焦“人”, 加强民政机构队伍建设。针对基层民政队伍薄弱的问题,联合调研组指导峨山县以县委党校为依托,建立民政干部培训制度,明确县委党校把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纳入培训计划,坚持全员培训原则,每年培训不少于2期。同时,在乡镇(街道)一级分别设立民政办公室、老龄委办公室,在编制总额范围内,每个乡镇(街道)择优安排3~5名干部担任专职民政工作人员,实行县级民政部门与乡镇(街道)双重管理的模式,民政专职人员的变动须征求县民政局的意见。按照“县聘、乡管、村用”的原则,峨山县还在每个村委会配备1名民政事务员,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补助,在每个村(社区)老年协会选配1名常务副会长,每人每月给予100元的补助,全方位加强基层民政力量。(记者 郎晶晶/报道 省民政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