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社科院今年7月发布的《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认为,为照顾晚辈,随在京落户的子女生活两个月以上的老年人,属随迁老人。央广网记者调查发现,在这类人群中,因语言习惯、人际关系等原因,一些老人成为都市“隐形人”。2015年卫计委的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我国随迁老人将近1800万。
随迁老人也好,都市“隐形人”也罢,农村老人如何融入城市生活,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事实上,都市“隐形人”仍然是城乡差别的延续。而如何帮助随迁老人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不只子女们有义务,城市社区也有责任。
随迁老人是一个庞大群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迁老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当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出现一些现实问题时,这就是社会问题了,必须引起重视。所以,当务之急是城市社区如何服务都市“隐形人”,这亟待探索出一条路子,防止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首先,思想认识上要形成共识。其次,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社区老人尤其是随迁老人提供更多公共服务和社区关怀。再者,引导城市老人接纳并多多关怀随迁老人,打开他们的心门,成为他们的朋友。只有相关管理人员以及社区把这也当成一项公共服务去做,都市“隐形人”的问题才能解决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