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4月15日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实行以来,昆明、丽江、迪庆等州市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模式,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多州市不合理低价游产品下架,涉旅投诉率下降,违规涉旅企业停业整顿,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据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数据,4月15日至7月31日,全省共受理旅游有效投诉279起,环比下降36.7%,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41.8%。赴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秩序逐步好转。
昆明:上半年查处旅游行政处罚案件141件
昆明市创新方式对旅游市场实行动态监管,自今年成立旅游警察支队以来,上半年,旅游警察支队共出动警力7423人次,处置涉旅警情627起,调解旅游纠纷84起;强化了行程单实时监管,实现了导游和车辆的合法资质联网核查和联网调派;实行诚信档案管理,建立失信“黑名单;建立了旅游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了《旅游要素行业动态考评办法》、《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计分管理办法》,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质量的动态管理。
保山:22条措施细化成33条措施
自4月15开展旅游市场整治以来,保山市将省22条措施细化成保山市场33条措施。
通过整治,保山市旅游企业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全部下架,旅4月至7月,旅游部门共收到各类旅游投诉案件13起,同比下降了52%。
大理:违反整治措施行为一律顶格处罚
大理州重点清理不合理低价游和定点购物。7月1日起,凡是旅行社、导游违反省州整治措施行为的,一律顶格处罚;取消全州17家旅游购物企业等级资格,收回星级牌。严禁旅行社、导游带团队到指定购物场所购物,导游不能带人、购物店不能派人接团队进店。
为强化事前服务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大理州创新方式助监管,8月3日,在大理市启动全州税控系统试点工作,涉及10165户纳税人,将逐步在餐饮、住宿、旅行社、景区、商店、客栈洒店等旅游经营企业安装税控系统,实行第三方结算和监管,斩断灰色利益链。
德宏:取消12家旅游星级购场所
德宏州自4月15日实施省“22”条以来,全州12家旅游星级购场所已全部取消,开展旅游市场整治137次,巡防景区景点400余次,检查旅游市场30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建立旅游消费者维权服务站点7个。
虽然省“22”条实施以来,团队游客有所下降,但由于出行方式的多元化,自由行、自驾游、背包客等比例增加,芒市、瑞丽市星级酒店入住率上升9.58%,重点A级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上升28 %,高速路自驾车进入率、出境率分别上升 6.9%和6.77%,,旅客吞吐量增加4.38万人次,上升8.5%。
丽江:上半年游客接待量明显提升
游客满意度明显提升,今年4月15日以来全市共办理涉旅违法违规案件129起,占全省276件的46.74%。游客投诉明显下降,上半年,丽江市旅游市场监管指挥中心共接听游客咨询、投诉电话1988余起,同比下降65.75%;共受理来信来函及转办案件154起,同比下降12.53%,特别是旅游购物退货发生28起,同比下降72%;4月15日以来,全市共受理游客来信、各级转办案件85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从4月15日起,丽江所有旅行社全面启用散客电子合同。共取缔4个违规购物点,停业整顿6家购物店,取消了6家旅行社的经营许可证。
迪庆:旅游投诉下降80%
从4月1日起,香格里拉市率先启动香格里拉旅游监理中心工作,成为全省第一个成立旅游监理中心的县市。设立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巡回法庭。各县市均成立了旅游警察大队,香格里拉市还在涉旅事件较多的5个乡镇成立了旅游警察中队。
同时,取消定点购物、推行新版旅游合同、积极构建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强化市场管理等,多次开展了旅游市场联合督查工作,与丽江市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两地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行动,对旅行社委派无证导游、无证旅游餐厅、虚假销售等案件进行了从严从重处罚。(整理 刘栗 范春艳 张翼鹏 陆月玲 制图 陆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