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员工服务老人
老人们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本报记者 李洪峰 文/图
近日,记者来到昆明市滇池度假区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看到了一群高龄老人正在操场上学做手指操,微笑荡漾在他们的脸上。
走进服务中心,只见老人活动室的墙壁上,挂满了30多面锦旗。上面写着“热心助孝,大爱无疆”等字样。打开家属微信群,一位网名为“随缘”的家属写道:“爸爸,我看见你能走路了,感谢金河社区养老中心的精心照顾!”
这个中心虽然位于昆明城郊结合部,但名声在外。与其他养老机构有着三点不同,其一,这里的服务对象基本上都是高龄失能的老人。中心的6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达85岁,年龄最长的达96岁,其中还有数位植物人。其二是该养老中心创办7年多来,仍不断有老人及家属慕名前来,申请入住。其三是该中心团队还获得多项荣誉,比如“云南省孝老爱亲示范集体”“云南省医养结合示范中心”等。
在有的业内人士看来,滇池度假区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啃的是养老产业中的一块硬骨头”。多年在这里担任护工的张师傅说:“伺候这些老人们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因为他们都是高龄失能老人,吃喝拉撒基本不能自理,家属都无法照料好。”其他护工还告诉记者,有的老人到来之时,已是危重状态。有的则患有老年痴呆。但即便是这样,有大部分老人在中心康复养护一段时间之后,病情都有好转,逐渐康复。
中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院长董翠菊说:“我们主要是用爱心对待老人,同时给老人营造一个大家庭般的温馨环境。”
记者观察到,该中心把养老与医疗、专业护理、心理保健、生活照料等元素充分融合,以集中养老、上门服务、社区养老、康复养老、度假型养老等服务形式,搭建了一个可多层次提供养老服务的立体平台。
每天,这里的老人一起做操,一起聊天,一起被推出去逛菜市场,一起为其他老人过生日,甚至还有70多岁老人主动帮助年纪更长的老人……老人们的友情、养 护中心温暖的氛围可见一斑。
有多年养护经验的董院长说,高龄失能老人特别需要社会各界关爱,创办养老中心就是希望老人们得到良好的照顾,有尊严而体面地走完一生……
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高龄失能老人占到了7%左右。而据业内人士估计,随着“银发潮”的到来,仅昆明市的高龄失能老人就可能达到数十万人,这一特殊人群如得不到及时的照料与康复,将会给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新的问题。
日前,昆明专门举行了养老陪护技能大赛,大赛冠军被授予了“昆明五一劳动奖章”和高级技工等称号,相关部门的重视,让董院长等养老业从业人员深感欣慰与鼓舞。她说,一个养老机构的健康成长首先得归功于党委政府的主导与家属们的理解。但同时她也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能进一步关爱高龄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特别是在养老中心的用地、租房与场地建设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与支持。她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志愿者机构能多聚焦高龄失能老人群体,伸出爱心之手,为他们撑起一把爱心之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