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人口老龄形势严峻 昆明市多渠道帮老年人安享晚年

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当前,养老产业作为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产业,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昆明市对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中心给予了大力扶持。2015年至今,市级下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运营、护理员补助资金达286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昆明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当前,养老产业作为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产业,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昆明市对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中心给予了大力扶持。2015年至今,市级下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和民办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运营、护理员补助资金达286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昆明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已有25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昆明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有106.0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8.9 %。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的特点,昆明已经是一个人口老龄化较为严峻的城市。

对于拥有百万老年人的昆明来说,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数量目前还不足。昆明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20所,其中农村敬老院48所、公办老年福利机构6所、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66所。在养老服务需求旺盛的当前,120所专业养老机构显然满足不了昆明老年人的需求。于是,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一股新兴力量,可以让老人住在家里,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照料,也可以在社区内开办日托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目前,昆明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5个。这样一来,全市共有养老床位3.29万张,即昆明每千名老年人的养老床位达到了31张。

由于形式多样、费用低廉,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广受老年人欢迎。在昆明观音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中午饭的费用不到10元,理疗免费,棋牌麻将一天只收几元钱,吸引了住在别处的老人每天专程转几趟车去养老中心休闲娱乐。

云南助老之家已开办了盘龙、安宁和五华3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惠及1500多名老人。中心摸索出老人自管的路子,如今志愿服务队伍已有二三十人,他们每天分组打扫中心卫生,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自发组织起手工、化妆、唱歌等兴趣班,志愿者们不领取报酬。助老之家负责人说,中心现在还在试点以会员的形式为老人提供服务,每月缴纳会费后,老人能以远低于市场价的团购价来购买生活用品、参加旅行。

事实上,遍布昆明多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做的远远不只这些。除了给老年人创造文化娱乐活动条件,中心都能提供生活照料、上网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能为老年人建立信息资料、健康档案,提供咨询、维权、健康检查等服务。

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有优惠价格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产业,2014年以来已经出台了40多个文件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今年,云南省、昆明市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结合文件要求,制定出台昆明市的扶持政策,支持昆明养老产业的发展。

记者从昆明市民政、老龄部门了解到,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昆明一直给予较大的扶持力度。例如在用地政策上,2014年出台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意见》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土地用途为医卫慈善用地,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实行优惠地价。与此同时,新建小区按规定配建并移交民政部门的养老设施、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医养机构等改建的养老设施,均可实施公建民营。

从2014年起,市财政每年从一般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和运营补助,并全面优化了补助扶持标准。对用自建产权用房兴办民营养老机构、用租赁用房兴办民营养老机构且租期5年以上的,入住率达到30%以上并年检合格的,新增床位按每张分别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000元、5000元。对民办养老机构接收老年人每张床位给予每月50元的运营补助。

对于养老护理员队伍待遇偏低的情况,相关部门将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对养老机构给予政策性补贴和养老护理员给予经济补贴,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补助标准,并增设养老专业学历教育、开展社会免费培训。

设置公益性养老岗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昆明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绝大多数都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这些中心建成投运后,能领到一定的补贴,但更多运转经费要靠中心自筹。而相比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昆明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经营还算不上红火。因此,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昆明市老龄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今年3月召开的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出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府要加大“建”的经费,还要给“运转”的经费,同时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养老专业人才到社区养老服务岗位上去。

据了解,为吸纳人才,去年昆明市出台的《昆明市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实施意见》,其中规定,对公建公营的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可设置政府公益性岗位,农村不少于3-5名、城市不少于3-7名专职工作人员。

目前,昆明有县区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运行方式,即中心与相关社会企业或社会团体签订协议,具体的服务工作由这些企业或社会团体具体实施。在农村或翻牌社区,由当地的老年人、失业人员或者是老年协会为老年人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对于这些人员,均每月发放护理补助。对经济困难老年人,主城五区及安宁市均已实施了政府购买服务,购买服务按年龄段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至300元不等的补助。

去年9月,《云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发布,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十三五”期间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昆明市提出,要支持通过购买服务、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管理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社会组织或机构、企业,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记者张捷)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