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为杨志能剪手指甲。
下肢瘫痪、在轮椅上度过18年光阴的村民杨志能,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人上门为他理发、剪手指甲、送饭到家里给他吃、为他送去柴米油盐。这是富民县启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后,带给全县首批50名残疾人的大实惠。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由政府向具有托养服务资质的托养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一项民心工程,以解决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生活困难问题。国家历来很重视对残疾人的托养服务,云南省、昆明市也非常重视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模式的探索。
从今年开始,昆明市全面实行政府购买托养服务,首批1200名家庭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由专业的托养机构采取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3种方式,开展针对性服务,政府按每人每年1500元至3000元的标准补助托养机构。有了政府补贴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照顾一个人,致贫一家人,拖累一群人”的现象将得到极大改善;“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的托养格局,将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为解决昆明市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的托养问题,解除残疾人家庭在长期看护治疗与康复方面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市残联结合实际,从2008年开始至今,共投入托养资金1637万多元,并与35家托养服务机构签订了委托协议,累计为20000余人次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
经过不懈努力,今年7月下旬,富民县残疾人联合会和富民县康宁弘济精神病医院正式签署了富民县残疾人托养(全托/上门服务)服务协议,正式拉开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帷幕,迈出了探索新模式的步伐。服务内容包括: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辅助性就业服务、支持性就业服务和运动功能训练等方面社会服务。
截至7月30日,富民县共有5158名残疾人,符合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有814名。7月26日,富民县首批试点50名残疾人的托养服务工作,50名残疾人均为16至59周岁精神、智力及肢体二级以上残疾人,完全符合托养服务条件。经昆明市残疾人托养工作专家评审会审核,由富民县康宁弘济精神病医院承接此项服务。此次参加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残疾人中,有25人采取全托的方式托养,25人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托养。
据富民县康宁弘济精神病医院护士长刘旭红介绍,全托养,主要为住院的精神残疾人提供营养餐改善、换洗衣物、理发、修剪指甲、洗漱、礼仪知识宣教、药物治疗、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及进行普通健康体检等服务;上门服务,主要为受托对象(即智力,精神,一、二级肢体残疾人)提供营养辅助餐、理发、修剪指甲、洗漱、生日慰问、普通健康体检及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的杨志能已在轮椅上度过了18个春秋,平日里由妻子和年迈的父母轮番照顾饮食起居。自从启动托养服务工作以来,刘旭红带着护士加入了照顾杨志能的行列,已经三次上门,为杨志能理发、剪手指甲、送饭、送米送油盐,有时还为杨志能端屎端尿。杨志能说:“刘护士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照顾我,这份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清了,我没有理由不乐观地生活下去。”刘旭红服务的残疾人很多,刘旭红说:“虽然很辛苦,但看到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觉得自己应该帮帮他们。”
富民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勇表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托养和护理的需求同温饱需求一样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项工作必须持续开展下去。如果首批试点成功,会持续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让所有残疾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托养服务。记者黄河清 通讯员李贵富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