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开学第一天,翻山越岭1个多小时,回到阔别一年多的麻栗坡县马林村上弄小学,看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凝望冉冉升起的国旗、注目栋栋新建的校舍,退休在家的“全国模范教师”熊照才眼里噙满热泪,万千思绪回想起32年勤耕不辍育桃李的日子。
熊照才一直深信“爱就是力量”。从教32年来,一直在条件艰苦的边境一线任教。自2003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为了辍学学生,他经常孤身一人走村串寨,深入到学生家中,和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宣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和理解,使上弄小学片区学生巩固率每年都达100%。
“总担心娃娃们玩耍时发生意外。”熊照才任教的13年间,没有睡过一天午觉,中午休息时,他要么在室外批改作业,要么在教室给学生补课。“教学生就像种庄稼一样,收成也有好坏。我当好一个尽责的‘农民’就问心无愧了。”每天下午3点多,放学后校园空荡荡的,只剩下熊照才一个人。但是他一点也不孤独,总觉得时间不够:“晚上要批改作业,备两个年级的课,还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虽然累点,但是很开心。”
“我是苗族同胞,苗岭山寨更需要我。”这是熊照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教32年来,他始终扎根在苗族聚居的校点,由于交通闭塞,村民们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几乎都还不会说汉语。为了让苗族学生掌握知识,他先用苗语讲授,然后再转用普通话讲解,很多时候,为了教会学生一个简单的词语或是很平常的一句话,要反复强调很多遍。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身心疲惫。但久而久之,熊老师自己逐渐摸索了一套“双语”教学方法,2009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表彰为汉、苗语“双语”教学优秀教师。
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2003年7月至2006年3月,年过40岁的熊照才参加了函授学习,努力学习系统专业知识,顺利毕业并获得了中专文凭。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家庭困难,无力购买课外读物的实际,熊照才自费购买了有关写作的书籍、报刊等,自己整理教学素材给学生讲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逐年提高。他所任教班级在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被评为县级、镇级“先进班集体”,多名学生被评为县、镇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
熊照才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论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浅议有效的小学低年级教学方法》在县乡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对同级同类学校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他个人也相继获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为默默坚守在苗岭的这位平凡山村教师的人生描绘了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