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春城爱心团队”发起人唐维伟10年公益之路

今年3月,中宣部公布第三批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唐维伟成为云南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人。今年6月28日,昆明市委宣传部号召全市向唐维伟学习,唐维伟及其发起的“春城爱心团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春城爱心团队”发起人唐维伟10年公益之路

用志愿精神点亮“生命之光” 


唐维伟用实际行动诠释“爱”的意义。

 

 昆明市延安医院科研部实验员唐维伟。

 唐维伟参与志愿服务时间已近10年。

 公益俨然已成为唐维伟生活的一部分。

 “春城爱心团队”现已发展壮大到800多人。

 唐维伟和志愿者到村子里送净水器。

今年3月,中宣部公布第三批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唐维伟成为云南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人。今年6月28日,昆明市委宣传部号召全市向唐维伟学习,唐维伟及其发起的“春城爱心团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不少人惊叹于他坚持10年做公益,很多单位纷纷举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唐维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他分享自己的公益历程。这几个月,唐维伟的事情变得更多了。在昆明市延安医院门诊楼8楼科研部,忙碌了一天的科研人员陆续下班回家,实验员唐维伟却还在办公室,等待实验结果的间隙,顺便把演讲报告修改了。

“除了工作,空闲时间都用在做公益这条路上。只要有空,他不是在做好事,就是在去做好事的路上。”在同事、亲朋眼中,唐维伟就是这样一个人。穿上白大褂,他是昆明市延安医院科研部的一名实验员,勤恳工作;脱去白大褂,他是“春城爱心团队”的发起者,汇聚爱心、温暖他人。据不完全统计,10年里,唐维伟及“春城爱心团队”组织公益活动多达100多次,筹集捐赠物资160余万元,为上万名贫困者送去温暖。

“心里很难受,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2016年7月,“昆明好人”老张在手术前发了一条短信给唐维伟。也是这条短信,将唐维伟和“春城爱心团队”推到公众视野。

在这条短信里,老张提到万一自己出了意外,不用院方负责,并叮嘱唐维伟把短信保留,不要删除。 “收到短信,心里真是震了一下,又觉得特别温暖。”于是,唐维伟将这条暖心的短信发在了朋友圈里,同事及朋友点赞之后,也纷纷转发。就是这样一条暖心的短信,让很多人知道了唐维伟和“春城爱心团队”。

“春城爱心团队”的发起人唐维伟是延安医院的一名实验员, 从2007年开始,周末空暇时,他会到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陪老人、孩子说说话,做做游戏。同时,他也加入了几个志愿者团队QQ群,群里发布的公益活动通知,他只要有空都会报名参加。

但从参与活动转变为自发组织活动,源于2009年的冬季。那次,唐维伟跟随一个公益团队到玉溪元江县的一个村落捐赠物资。车辆一路颠簸,6小时后,总算到达目的地。下车后,唐维伟四顾打量这个村子。斑驳的土基房,灰扑扑的土路,漏风的斜屋瓦,孩子们穿着单薄的破衣裤,露出脚趾的烂球鞋,迎着寒风在沟沟坎坎的黄土地上奔跑。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唐维伟。

“心里很难受,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初入社会的唐维伟没有经验,也没钱。回到昆明后,他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在医院里挨个办公室询问同事,回到家联系朋友,让大家把不要的衣服和书籍拿给他。

经过努力,他最终募集到300多件衣物、100多双鞋和价值3000多元的学习用品,并到处找朋友帮忙、找车辆,将这批物资运送到村里。

村民们从唐维伟手中接过这批物资,脸上绽放出笑容,沾有泥土的手紧紧握住他。就在那一瞬间,他明白了做公益的价值,也决定了自己要组织公益活动,主动去做一些事。

从那以后两三年的时间,唐维伟都以元江县为主,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因为会晕车,又怕晕车耽误事,他每次出门不仅会吃晕车药,还会往包里塞很多袋九制陈皮。去往元江县村子长达6个小时的车程,就这样用一袋袋陈皮把晕车的不适症状压下来。

“比起面子,解决实际困难更重要”

2014年,唐维伟组建了“春城爱心团队”。

“打开他的朋友圈,入眼的全是各类公益活动。”在很多同事、朋友的眼中,公益俨然已成为唐维伟生活的一部分。

“公益活动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这也是唐维伟经常说的一句话。除了往偏远山村跑,唐维伟也时常注意身边一些很少被人关注的困难人群,尽量去帮助他们。

2014年,唐维伟遇到了一位独居老人。老人腿脚不便,还患有肺心病。为此,唐维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探望老人、帮老人买药,老人也慢慢与唐维伟建立起信任。与老人相识的第三年,老人病重,因为无人照顾,唐维伟与志愿者们把老人带到昆明市延安医院住院治疗。看着唐维伟为老人做的一切,院内医护人员和其他志愿者开始轮流到医院照顾和陪伴老人,直到老人病逝。

2014年“8·3”鲁甸地震发生后,唐维伟和团队组织发起了“冬日暖阳,大爱无疆”关爱鲁甸县乐红镇孩子的大型公益活动。为了不让灾区孩子因为接受帮助产生自卑或依赖心理,他让孩子们画画,并通过义卖灾区孩子们画作的形式,筹集了6万元善款。

但6万元是不够的,为了给灾区孩子们更多帮助,他白天在医院上班,下班后就到处去拉赞助。面对赞助方的质疑,他一遍遍述说、解释,为了帮到孩子们,他厚着脸皮坚持下去。“心里很明白,比起面子问题,解决孩子们的实际困难更重要。”唐维伟说。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元旦,正是鲁甸最寒冷的时候,他和30多名志愿者,来回800多公里,把先后筹集到的价值26万元的过冬物资送到鲁甸县乐红镇2000多名孩子及附近村民的手里。

2015年12月 23日,唐维伟及团队组织发起丽江宁蒗大二地村捐赠活动。筹集到新棉被14床,电视2台,DVD机2台,功放机1台,音响2台,被子14床,现金600元。

2016年1月3日,唐维伟组织发起昆明“两区”红土地法者小学助学活动。捐赠爱心书屋,筹集新书900本。除了物质的帮助外,还给予孩子们精神上的鼓励,邀请云南奥运火炬手漆光伟进行“中国梦”演讲互动。

2016年6月19日,唐维伟带领“春城爱心团队”24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由昆明血液中心主办的“彩虹跑”活动,让志愿者对献血有了更深的认识,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2016年8月,唐维伟策划了“你徒步,我捐鞋”的公益活动。凡是活动参与者能走完指定的路程,赞助方就以参与者的名义向灾区小朋友捐赠一双冬鞋。报名开始一个星期,就有1600多人通过短信报名参加,但因为场地有限,只能限制参加活动的人数,最后共有近800人参加。通过这次徒步活动,很多人与公益结缘,有的参与者还加入到“春城爱心团队,”成为了团队里的志愿者骨干。

……

因为公益,与很多人结缘

在唐维伟的影响下,公益改变了很多人,也融入很多人的生活中。

加入到这个公益团队的很多志愿者,都是唐维伟以前参加公益活动时认识的小伙伴。目前在“春城爱心团队”担任后勤工作的志愿者韩萱,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唐维伟突然打电话给她,告诉她,自己要组建一个志愿者团队,问她愿不愿意过来帮忙。没有多想,韩萱一口答应了,并一直担任团队的后勤至今。

韩萱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全脱位,腿脚不太灵便,遗传性高度近视还导致她患有多种眼病。由于疾病缘故,她心里一直很自卑。与唐维伟接触之后,她被唐维伟感染,也从唐维伟身上感受到尊重、重视和坚强。于是,每一次公益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活动策划、实地考查、确定活动细节、采买物资、运送物资……忙前忙后的张罗团队各种事务。唐维伟发现她声音比较大,还让她担任活动的主持人,活跃活动气氛,维持活动秩序。

在唐维伟的影响下,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于是,她也一直坚持公益,用积极、乐观、坚强的心态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年,韩萱还被评为“2017年盘龙区最美志愿者”。

2015年,“春城爱心团队”里还加入了一名最小志愿者,年仅9岁的杨皓睿。杨皓睿是跟着妈妈张葱葱一起加入的,参加了几次公益活动后,杨皓睿也开始策划公益活动,在妈妈和唐维伟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独自策划,组织团队志愿者2次到敬老院看望、陪伴老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句话不仅是杨皓睿2年公益活动的体会,也是他的座右铭。

韩睿,则是今年加入团队的志愿者,他是昆明医科大学肿瘤学学术型研一的学生,在昆明市延安医院跟着唐维伟做流质细胞实验。在实验室里,韩睿觉得唐维伟是谦虚和蔼的老师,对待实验一丝不苟。在生活中,韩睿觉得唐维伟更像是一个大哥哥,可以一起吃饭谈心。

昆明市延安医院旁边的肯德基就成为了“春城爱心团队”骨干志愿者商议活动细节的聚集点。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开会商量活动细节,虽然很累,但是想到可以帮助到别人,大家都觉得是值得的。而每一次活动能顺利实施,都是团队志愿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这个团队里,像他们这样深受唐维伟影响的人还有很多。

是什么,让这个团队不断壮大?

“能一直坚持做公益,也要感谢团队伙伴。”每一次去做报告,唐维伟都会这样说。10年的时间,唐维伟从自己参加公益活动,到组建“春城爱心团队”,从一开始到处联系物资,到现在别人主动联系他。带领着一群志愿者,将“春城爱心团队”发展壮大成为800多人的大团队。

对于一个公益团队而言,坚持一年两年不难,但坚持十年实属不易。“很多人都问过我,是不是有什么原因,能让这个团队不断壮大?”唐维伟说。

唐维伟在“春城爱心团队”里成立核心组成员和工作组成员。目前,核心组共有15人,工作组有90人。核心组成员负责筛选求助信息,实地考察,制定公益活动等。工作组成员则由唐维伟在活动中分派承担活动的各项事宜。

尽管大家都秉持相同的信念,但没有管理制度,活动很难进行。唐维伟要求必须核实求助信息真伪,甚至要先到当地考查,公益活动前要出详细的方案。

每一次公益活动,唐维伟都根据参与者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等要素,合理分配工作。对财务工作熟悉的志愿者,负责团队财务工作,记录每一次活动大家的捐款数,团队活动支出费用,并制作成表格及时向大家公示明细;有的志愿者则负责后勤工作,购买物资,为每一位参与者购买保险,保障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安全;较为活跃的志愿者,则负责主持工作,推动活动进程,活跃现场气氛。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唐维伟都要和核心组成员一起总结活动得失,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次活动。

“成为志愿者,意味着自己要更多的付出,要谦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觉察并放下道德优越感,才能做出温暖人心的事情,公益生活亦是如此。”这一句话不仅是唐维伟明确制定的团队制度,也是要求每一位志愿者必须严格恪守的。

唐维伟认为,坚持公益活动10年,最主要还是团队伙伴的支持和鼓励。公益事业是件出钱出力的“苦差事”,如果没有凝聚力,没有信念支持,仅仅只是规章制度,是很难维系的。

把爱心交给真正需要的人

做公益活动10年,也在医院工作10年,唐维伟不仅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十多项与志愿活动有关的荣誉,还获得“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和“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与工作有关的荣誉。他也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做公益活动与本职工作不冲突,自己在工作上也是有建树的。

“能在公益活动中取得成就,也要感谢医院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唐维伟坦言,医院领导及身边的同事知道自己在做公益,都很支持自己,也纷纷加入到志愿队伍中。

组织黑龙潭徒步活动时,医院就派医疗队到活动现场,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到元江县运送物资时,医院也曾派过车辆帮助拉运物资。平时,很多同事也会经常问唐维伟“你什么时候做公益活动,我可以捐钱,捐东西,还要带上孩子一起去,让孩子懂得为他人着想”。

10年公益路,团队里不仅有志愿者,也多了不少爱心企业的一路相伴,现在,很多企业会主动找到他捐赠物资,不为别的,只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和“春城爱心团队”会把爱心交给真正需要的人。

未来,唐维伟表示会和“春城爱心团队”的伙伴一直在公益道路上坚持下去。前路,或许会面临着很多困难。团队如何更好地运行?如何扩大志愿者队伍?如何更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都是唐维伟一直在思考的。但唐维伟也坚信,有这么多志愿者一同努力,任何困难都有办法克服。

去年《慈善法》颁布后,对公益慈善活动有了明确的要求。“今年,团队打算申请注册公益协会,这样以后做公益活动会更规范、专业。也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团队,加入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唐维伟说。

记者张晓莉报道 记者李海曦摄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