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人人变成护林员

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期间,我们于一个皓月当空、繁星闪烁的夜晚走进云龙县海沧村暑场村民小组。我们走过蛙声一片的大浪坝高原草甸湿地,走过花椒香气四溢的乡间小道,走进该村村民、护林员施子章的家。

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期间,我们于一个皓月当空、繁星闪烁的夜晚走进云龙县海沧村暑场村民小组。我们走过蛙声一片的大浪坝高原草甸湿地,走过花椒香气四溢的乡间小道,走进该村村民、护林员施子章的家。

当晚21时,施子章家的院落里早已坐满了人,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墙上的投影幕布,幕布上放映的是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片,有天池、云南松林、铁杉林、滇金丝猴……这些美景和珍稀动植物与暑场村民小组的群众,同处一座大山,他们早已成为休戚相关的共同体。

这是一场保护滇金丝猴社区宣传会,会议通过视频、图片、PPT等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地向村民宣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工作是保护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管护局年度工作安排,目前进入下半年林政管理工作宣传时期,暑场是该项宣传工作的第一站。今天主要向群众介绍了资源保护、滥砍盗伐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把尊重、爱护大自然的理念传承下去。”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李权张说。

1983年,云龙天池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内划进去多个村庄,这些村民祖祖辈辈依靠大山生活,吃的食物、喝的泉水、用的薪柴都来自这片大山。可建立保护区后,猎物不能打了,森林不能砍了,这让村民如何接受?

“保护区成立前,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喜欢拿着砍刀上山砍松子卖钱,不管大树小树,整个的树枝被砍下来,对树伤害很大。村民专门砍木质较好的大树建房或者卖材料,还有的上山打野猪,靠山吃山,祖辈传下来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暑场上社社长李忠恒说。

为加大保护力度,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保护区管护局对社区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就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还没有投影仪这些先进的宣传设备,我们靠人背马驮放映机,进村进寨宣传生态保护。当时保护区山高坡陡,周边村寨较多,每个村一年只能开展一次宣传。”在自然保护区工作了30年的苗尾管护站站长李玉红,对当年扛着放映机进村宣传的印象很深。

李玉红回忆:“除此之外,还有固定标语、临时标语宣传、会议宣传和进校园宣传,防火期会在各个山路入口收缴火种,做好护林防火宣传,进村入户时也会向村民宣传生态保护知识。随着宣传手段不断改进和更新,DVD、投影仪轮番上场,把相关法规和方针政策传达到了村村寨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随着宣传手段不断变化,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也在悄然间提升,与此相应的,大自然也馈赠着村民。“现在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提高了,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养的土鸡和生态蔬菜都不够卖,原来砍树打猎的村民现在都主动守护山林,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啊。”李忠恒说。

为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保护区管护局的宣传工作在向更高的标准迈进。“我们正在建设宣教中心,含多媒体培训室、科普展示厅、音像放映厅、标本展览室、电子沙盘室等,可通过图片、影像、实物标本等形式,向旅游者、中小学生、周边社区居民宣传保护区的发展简史、发展规划、珍稀濒危动植物知识及保护措施,展示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提升参观者的生态保护意识,让人人变成护林员。”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管理科负责人张利周说。

图为村民观看环保宣教视频。

云报集团融媒体记者

朱金磊/文 顾彬 陈飞/图

Tags: 护林员 人人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