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云南:牢记嘱托 跨越发展谱新篇

5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转方式调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水平、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亮点纷呈,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优、民生实惠最多,3个“最”字,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七彩云南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5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转方式调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水平、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亮点纷呈,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奠定了坚实基础。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成效

这5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至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0309.47亿元增加至14719.95亿元,年均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新成效,在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烟草、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举全省之力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信息等8个重点支柱产业,启动“云上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大力发展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084.9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668.28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非烟工业比重提高至67.9%。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增长,茶叶、花卉、果蔬等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聚焦产业发展,启动100个左右特色小镇创建。以最严“组合拳”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市场转型升级呈现良好态势。三次产业比重由2012年的16:42.9:41.1调整为2016年的14.8:39:46.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了2016年的46.9%。

这5年,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全省上下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去年以来,累计压减生铁产能156万吨、粗钢产能426万吨,退出煤炭产能1943万吨,全面取缔地条钢生产,稳妥出清66户“僵尸企业”,商品房库存控制在合理区间,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等降成本政策措施,累计为实体经济减负1435亿元。紧紧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组建昆明电力交易中心,居民和企业用电价格成为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国资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白药控股实施混改的“白药模式”成为全国的“突破性样本”,世博集团、文投集团增资扩股顺利完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跨越发展画出新蓝图

路网、航空网、能源保障网、水网、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新增铁路营运里程1134公里、总里程达3650公里,沪昆客专、云桂铁路云南段的建成运营,标志着云南迈入高铁时代。水富到富宁的南北大通道全线通车,覆盖125个县的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全面启动,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30公里、总里程达4273公里。运营民用运输机场达15个,开通航线413条、国内外通航城市159个。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使用,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正式投产,截至今年7月,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8417万千瓦,西电东送电量累计达4657.25亿千瓦时。兴水强滇战略深入实施,承载着云南各族人民几代人梦想和期盼的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这5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成功举办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1届商洽会、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在全国率先推行通关便利化“三证合一”模式,截至今年上半年,云南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达3050.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4%。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红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昆明综合保税区通过初验,建成第一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截至今年7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资金累计分别达96.97亿美元和2.82万亿人民币。

发展的同时不忘保护,这5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主体功能区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016年森林覆盖率达59.3%,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深入实施,全面推行河长制,以九湖为重点的水环境质量稳定趋好,滇池水质实现从劣V类到V类的历史性转变。着力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村庄 “七改三清”环境整治综合行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正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

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5年来,全省上下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革命老区和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省级部门连续2年压缩公用经费10%用于扶贫,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从2012年的9.5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6亿元。“挂包帮”“转走访”深入开展,沪滇、粤滇等东西部扶贫协作扎实推进。全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804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36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6%下降到9.8%。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迈上新台阶,认真践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兴边富民”“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3年行动计划”等重点工程,大力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2016年,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达6068.65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1%,民族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族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民族地区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局面更加巩固。

这5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至2016年全省年均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民生,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8611元、9020元,年均增长8.9%和11.1%。2012年至2016年全省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210.31万户、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18.03万套,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5%,在迪庆、怒江以及“镇彝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施14年免费教育。分级诊疗试点有序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鲁甸、景谷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和幸福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树牢“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三大战略定位,撸起袖子加油干,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记者 杨抒燕 段晓瑞)

Tags: 新篇 云南 发展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