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妈妈,你看,我画的是大象。”“园长妈妈,我画了一座山。”“园长妈妈……”日前,在省政府办公厅圆通幼儿园多功能教室里,园长兰元青正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孩子们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叫着她“园长妈妈”。
兰元青没有挂画作范本,没有要求孩子们怎么画,只带来了足够多的彩色画笔和墨水、各种造型的拉画毛线。选什么工具、画什么内容、怎么涂色,都由孩子自己决定。然后坐在小凳子上,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说话,不时给他们一句称赞:“你好厉害!”“你真棒!”……这夸赞不是敷衍,而是对每一个孩子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给予肯定。当兰元青注意到,一个少言寡语的小男孩没有围拢过来,手里拿着他自己认为“画得不好”的画,默不作声。“来,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兰元青便把小男孩叫过来顺势抱在腿上。有了这个温暖的怀抱,小男孩变得不再那么胆怯,开始讲出自己作画的过程和感受。
“园长妈妈,下节课你还来吗?”“园长妈妈,我们不让你走。”短短4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紧紧抱住兰元青不让她走,身上的白衬衫也被颜料染得五颜六色。
“有爱,才有教育!”兰元青解释,对每一个孩子有爱、有尊重、有耐心,要善于“听孩子们说”,这样才能充分解放孩子的大脑、思维、双眼和双手,让他们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学习、思考、探知的快乐,为今后人生的发展奠定自强、自信的良好品质。
“尊重孩子,能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兰元青用了30多年来实践探索和不懈追求。1983年7月,兰元青从昆明市幼儿师范学校(现昆明学院)毕业后,就到圆通幼儿园工作至今,1999年2月开始担任幼儿园园长。兰元青带领教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蒙特梭利教育,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园本化的探索研究。
成功的案例积累下来,点滴的实践形成系统。历经18年的坚守与实践,幼儿园的蒙特梭利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云南省优质教育资源典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知名度。她组建教师教科研团队,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七彩云南蒙特梭利主题课程》等系列丛书。
兰元青把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不断充实到幼儿教育中。到加拿大学习,她带回枫叶茶,让孩子们品一品大洋彼岸的风味;到大理讲学,她精心挑选了一些双口罐和土盖碗带回来,让孩子们感受民族气息,品味地方文化;看到一位老师不辞辛劳手把手修改孩子的绘画作品时,她非常生气:你把孩子的创造力都掐灭了,请把孩子的梦还给孩子!
记者走进圆通幼儿园,更像是走进一个充满创意而又接近自然的乐园。教学楼一楼,孩子可以利用各色彩笔在墙面上随意涂鸦;在一条清澈的小溪上,并没有桥,只有溜索、木梯等孩子可用于搭桥过河的工具……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自创一种新玩法。
“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和游戏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兰元青告诉记者,像这些探索性、游戏性、益智性、社会性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室内外一共设有30余处,目的就是使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整体布局充满童真童趣,科学合理,让儿童在自由、开放的活动体验中,获得自主、自强、自信的优秀品质。
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一级一等幼儿园、省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省优级甲等幼儿园;省特级教师、省教育功勋、省“云岭教学名师”、省“国培计划”项目班的首席专家……多年来,幼儿园及兰元青本人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对此,她平静地说:所有的荣誉都只是两个字的注脚:责任,对孩子成长的责任,对我省幼教事业的责任。
记者 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