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热点话题 :两个小现象引起的“养老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进入全面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由此引来的想在养老产业上大展拳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也就越来越多。

□ 大 海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进入全面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由此引来的想在养老产业上大展拳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也就越来越多。然而现实却是,想饮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头道汤”的创业者们,却往往没有获得他们理想中的收益和发展,反而不约而同地掉进一些发展的怪圈。

其中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怪圈是,中国养老产业的创业者们似乎很难找到成本和价格的平衡点。生意伊始,大部分创业者都是雄心勃勃,硬件投入也不吝啬,不说豪华吧,舒适是起码的标准,价格看着虽高但绝对物有所值。但开业之后,却发现应者寥寥,挺上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后只能无奈降价;等到价格降到入住人数渐有起色时却发现现在的收入已经覆盖不了成本。为了压缩开销、维持运转,就开始裁人员、减服务、关硬件、降质量;这样干了一段时间,发现入住人数又减少了,于是开始新一轮的降价……许多刚刚启程的养老企业,就是在这样的负循环中一步步走向沉沦。

同样的怪圈跨时间跨地域地反复出现,无疑就是在提醒人们,养老企业的起步如此跌跌绊绊,一定在投入方向和发展模式上出了什么基础性的问题。在这里笔者想说,有两个颇为有趣的小现象值得养老产业的有志者们给予相当的注意:其一,是在不少养老机构中唯一能够收支相抵还略有盈利的项目竟然是麻将出租服务;其二则是当下社区办的“老年大学”学位普遍紧张,往往要提前很久才能如愿入学,甚至还有许多老人想方设法赖在“大学”里,怎么也不愿“毕业”。这两个表面上互不相干的现象有可能是在向人们提示着一个同样的道理——对于老年人来说,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和渴望要高于物质生活。对养老产业创业者的提示则是,既然如此,那么启程之时就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多加些关注、多加些投入,将精神需求的满足作为企业的服务突破点和着力点,也许反而能在现有模式之外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上述这些,只是笔者针对现有事实的一种推测,并没有得到系统研究的验证。但这又足以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在这个即将全面迎接老龄化的社会里,针对老人生理、心理、行为的相关系统性、基础性研究实在太少太薄弱了。缺少了理论的有效支持,老龄化社会的运转必然倍感艰涩,这急需社会科学工作者们积极行动,奋起直追才行。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