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红 文/图
8月24日,由国家交通运输部授牌的全国首批53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出炉,我省玉溪市华宁县、保山市昌宁县跻身榜单。
华宁县地处滇中,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9%。行政区域辖77个村(社区),65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2万。华宁县古称宁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自然资源丰富,在云南享有“泉乡”“橘乡”“陶乡”美誉。
2014年底,全县建制村公路硬化率仅为33.33%。2015至2016年建设了通40个建制村共35条363.5公里农村公路,总投资2.9亿元,实现了建制村道路硬化率100%。
2016年10月,华宁县被评为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艰难之路 破冰
8月的华宁,空气中已弥漫着柑橘的芳香。艳阳下,曲江支流西沙井河闪着点点金波。流经华宁县华溪镇甫甸社区时,和一片葱郁的柑橘园不期而遇,往前过一道桥,便可望见绿色桔园围绕中的蓝灰顶、浅黄外墙的低层楼群。
华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公路坡陡弯急,排水不畅,路面大部分为砂石或土路面,日常养护成本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多年来,不少村民为出行发愁。对路的期盼,成为华宁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共同心声。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守着天蓝水碧赚不到钱,柑橘拉不出去,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外跑,地荒,人心也慌。
“真抓实干,路在脚下。”华宁县委书记黄云 表示。要解决问题就得修路。然而路怎么修?资金从哪里来?作为山区县,一直以来,华宁县财政收入捉襟见拙,仅能保工资、保运转。小财政如何办大民生?一个地方的执政者必须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解老百姓所需。“砸锅卖铁”也要修路,要让老百姓出行有保障。
县长姜兴林感慨万千:“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路的重要。华宁89%是山区,如果不解决道路,影响华宁发展的‘瓶颈’问题就没有解决。因此,我们抓住机遇,与国有公司合伙,在一个月内实现三个突破,当月洽谈、当月签订协议、当月动工。并以此为契机,以点概面,促进全面工作。”
敢为人先,创新建管机制,在全省129个县农村公路建设上创造了“华宁速度”。2015年,华宁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华宁县通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县政府投融资平台,成功向社会融资2亿元、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成功引进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采用融资+EPC模式建设通自然村公路及全县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为了确保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华宁县交通运输局作为农村公路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进行项目计划下达、设计审批、质量监管和日常督查检查。华宁县通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业主,承担了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融资、建设管理,从而建立起了行业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既互相监督又互相配合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了公路建设质量。自2015年以来,华宁县新改建35条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100%。
华宁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白彬介绍说,2014年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2015年出台实施《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制定了《华宁县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实施方案》《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将“四好农村路”主要指标纳入县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和对乡镇政府的考核指标。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养护资金纳入公共财政支出,2014至今县财政养护资金总投入1.10亿元。今年,将启动预计投资6500万元的县域内省道、县道及通建制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
近三年来,省市安排各种项目资金3.5亿元支持华宁“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效缓解了华宁财政资金收支矛盾。省、市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领导多次现场检查指导华宁“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助推华宁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幸福之路 发展
清晨,沿着有3.6公里的蜿蜒农村公路,我们来到在华宁县宁州街道马鞍山社区上寨村民小组。
村口,84岁的张惠仙老人坐在自己家门口,幸福地看着孙女把门前空地上的桂花树、盆景收拾得妥妥帖帖。“多少年没有修过路了,天晴,灰成那样,要浇水压灰;天阴下雨,坑坑洼洼,脏成那样。”一天天见证家门前道路变化的老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水泥路修好了,现在出门就走“四好路”,抬脚就上公交车。环境越来越好,儿子干完农活回家换上皮鞋就可以去逛华宁了。
美丽的上寨居民小组位于半山腰,由于长期缺水,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植烤烟、玉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近年来,在社区党委班子的带动下,上寨村民小组的村民谋发展找出路,最终找到了一条“种好核桃树,念通山字经”的发展之路。从2012年开始,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树,仅55户农户236人的一个小山村就种植核桃树3000亩,人均种植核桃树达13亩之多。 “上寨核桃远近闻名,如今,通往脱贫致富的幸福路修好了,好日子指日可待! ”上寨村民小组组长李祥伟笑了。
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农村公路建设立项前,华宁县要求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各村道路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并自行解决土地占用、青苗补偿、建构筑物拆迁等前期工作,具备施工条件后向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提出申请,并邀请村组人员参与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
据介绍,近3年来,群众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占用土地、青苗补偿、建构筑物拆迁及投工投劳等方面的投资估算达1.6亿元,让沿途群众真正认识到路是自己的,建路、爱路、护路是自己的责任,义务护路员显著增多,护路意识明显增强。
按照玉溪市政府“清门户,除垃圾,保畅通,还路权,美家园”要求,华宁县大力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做到了路面常年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齐全、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县道基本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立足华宁地域特色,融合田园风光,优化植物配置,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景一特色、一路一产业”的农村旅游公路,建成6个苗圃基地,种植农村公路沿线行道树36.85万余株,农村公路绿化率达到:县道97.27%、乡道 72.1 %、村道 59.86%。
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华宁农村公路服务发展成效显著,管理体制健全顺畅、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管养水平不断提高、质量安全基础牢固,最终体现了精准扶贫的具体落实。通过不断加强城乡交通运输站(点)和农村公交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客运资源,目前,华宁县建制村通客车率达82%,乡镇通客车率达100%。全县农村公路路网的建设完善,打通了农村网络购销运输配送渠道,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供应链式运营物流网络,解决了由乡镇到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问题,全县建制村通邮率达100%。2014、2015、2016年贫困发生率逐年递减,三年分别为6.02%、4.75%、1.75%,按照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华宁将提前一年与玉溪市同步率先在全省实现小康目标。
如今,走遍华宁,无处不见“四好路”,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四好路”,把华宁村与村、组与组之间实现了无缝连接。一排排干净整洁的崭新庭院、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致富柑橘林,预示着通过创建“四好农村路”让华宁实现了“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