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人民的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设、心系少年儿童的成长与未来,对留守儿童更是时时挂怀,刻刻惦念。《慈善公益报》记者从民政部获悉,近年来,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及社会组织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对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护儿童 政府在行动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成为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分别对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做出决策部署。国务院连续3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任务。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顶层设计层面为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指明了道路和方向。2016年3月至11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经过精准摸排发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2016年4月5日经国务院同意,建立由民政部牵头的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专项行动 交出新答卷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民政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部门于2016年11月8日在全国联合开展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农村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目前行动时间已经过半,进展如何?《慈善公益报》记者日前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吉林省长春市组织召开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推进会获悉,自2016年11月在全国部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要求,紧扣“落实家庭监护责任、落实强制报告责任、落实临时监护责任、落实控辍保学责任、落实户口登记责任、依法打击遗弃行为”等重点任务,坚持依法保护,突出问题导向,督促落实家庭监护责任,落实政府保护责任,强化家庭监护干预,强化控辍保学,依法登记户口,启动司法保护,依法打击遗弃行为,取得阶段性成效。
截至8月底,共帮助68万多无人监护和父或母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除12968人由村居委会、515人由救助管理机构、1323人由儿童福利机构提供临时监护外,主要通过指定委托监护人或父母一方返乡的方式落实监护责任。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做好返校复学和户口登记等工作,共帮助11821名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各级公安部门为125377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办理户口登记,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0822人,治安管理处罚282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一步加大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打击力度,依法追究失职父母刑事责任16人,依法撤销失职父母监护权案例17个。专项行动推进中,各地还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综治工作要点和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安排关爱保护资金,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实施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程,及时将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儿童纳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保障范围,形成了关爱保护合力。
据悉,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工作力度,盯准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如期完成专项行动。要在落实监护责任上持续发力,力争到专项行动结束前基本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底线,并尽快推动全国留守儿童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及时采集、录入、更新农村留守儿童动态变化数据,实现精准关爱。
关爱儿童 社会组织在行动
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庞大系统工程,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和政府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与时剧增。面对这一问题,社会组织可以做些什么?”近年来,很多公益组织,特别是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都在讨论这个议题。《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中华慈善总会于2015年底与世界著名慈善组织全球联合之路合作发起并在全国范围启动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长期慈善公益项目。全国启动仪式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在启动仪式上,中华慈善总会携手全国各省市慈善会向社会各界发出联合倡议,凝聚全社会力量,以在全国设立“关爱儿童之家” 作为项目的切入点和载体,通过组织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全国四级慈善会网络,与各级慈善会搭建起社会组织为主导的合作平台,并联合包括企业、机构和爱心人士在内的各界力量,依托社区、学校或相对独立的场所,通过整合现有场所或新建,铸造一个具有“家”的感觉与氛围的场所,搭建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的综合平台,解决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亲情失落、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及特殊困难等问题。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推动帮助困境留守儿童事业的发展,中华慈善总会还于2016年4月13日,在全球联合之路理事长李励达及夫人、中商惠民(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春参与下,共同发起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关爱留守儿童慈善家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倡导和热烈欢迎国内外热心帮助中国留守儿童的企业家、艺术家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捐赠的款项可面向全国,也可根据捐助者的愿望用于帮助某省、某地的留守儿童;可用于投资设立“儿童之家”,也可用于购置“儿童之家”的图书、设备,还可明确提出某种方式用于解决留守儿童某一方面的困难等等。
慈善组织 架起爱的桥梁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爱心企业家的积极参与和全国各地慈善会的热烈响应,全国各地的众多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纷纷捐资投入“儿童之家”建设,山东、陕西、山西、天津等许多省、市慈善会积极行动、全面展开,分别进行部署、试点或全面展开,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携手着力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困境的良好氛围与局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华慈善总会是一座桥梁,连接着捐赠者和受助者,也是连接各类捐赠者的一条纽带。希望能有更多的热心企业家加入到“关爱儿童慈善家委员会”的队伍中来,一起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国各地在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发起的关爱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涌现,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工、志愿者等被动员起来,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对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多措并举,针对性指导帮扶。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亿万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然而他们并不孤单无助,他们承载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承载着各慈善公益组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深情呵护。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不仅是搭建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实践载体,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实际行动。(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