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殡葬工作至今,朱海林已在殡葬行业默默工作了22年,为逝者梳洗打扮,无微不至,护送千万逝者走完人生最后旅程。在没有微笑的人生终点站上,他用爱心为治丧群众带来温暖,靠服务质量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朱海林,广东丰顺人,1986年10月参加工作。现为深圳市殡仪馆防腐整容部高级整容师。由于工作出色,个人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各级组织、群众的认可,曾先后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嘉奖。
从业殡葬 义无反顾
殡葬职业总是与噩耗、悲伤相连,而就在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中,市殡管所下属殡仪馆整容化妆师朱海林在殡葬行业一线一干就是22个年头,用赤诚的胸怀,冲破各种世俗偏见为深圳市殡葬事业做出了绵薄而积极的贡献。
1992年,朱海林决定从事殡葬行业的消息一传开,亲友们众说纷纭,家人也百般劝阻,面对来自亲友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他却仍然坚定自己的选择,耐心地说服了家人,义无反顾地做起了一名收殓工人。他和同事们每天行程400多公里,足迹踏遍了深圳的每个角落,认真的完成每一次收殓任务,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不说一声怨。世俗偏见的巨大压力,不仅没有让他放弃殡葬收殓工这份工作,相反还学会了给尸体整容化妆:理发、洗脸、上粉,每道程序都不含糊。有时候送来的尸体破损不全,他克服恐惧心理,为死者缝好破损的肌肤,使遗容完整自然。
在殡仪馆里,不能说“再见”,也不能微笑,朱海林同志就用温情服务代替微笑服务,为了能让逝者充满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为了让丧属得到心灵的慰藉,他时刻以“想丧属之所想、急丧属之所急”为宗旨,用温情、周到的服务送逝者在亲人们浓郁的亲情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让逝者得其所、使生者了无憾”是他的工作追求,21年来,他已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过硬的高级整容化妆师。
攻克难关 获得赞誉
2003年3月,惠州同行邀请提供支援,为一起因交通事故导致遗体严重残缺的军嫂整容化妆,由于难度较大,馆领导当即委派朱海林等技术骨干前往,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努力,攻克了种种难关,终于使残缺的头部恢复了原来的面貌。过硬的专业整容技术不仅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誉,还得到了家属及所在部队的认可。为此,死者家属所在单位领导专程到深圳市殡仪馆赠送锦旗以表谢意。
2004年6月,英雄民警赛买堤孤身一人独闯虎穴,最后被罪犯杀害,被发现时已经是被害的第三天了,遗体运到殡仪馆时已经出现发臭和早期腐败的现象。市政府、市公安局领导要求殡仪馆做好遗体防腐、整容工作,确保遗体完好,以便运回其家乡新疆和田县安葬。
当时遗体已经出现严重的尸斑、尸绿、尸臭等现象,更为严重的是赛买堤身受16处刀伤,有3处刀伤在脸上,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防腐的效果,更何况从深圳到和田要4天时间,天气炎热,如何遏止遗体早期腐败的继续发展、保障遗体运送期间不腐败是整个工作的关键。面临挑战,在殡仪馆领导的指导下,朱海林和整容化妆组的同事集思广益,攻克难关,当把遗体推进告别礼堂时,布吉警署的金队长惊讶地说:“一点异味都没有,好像睡着一样,赛买堤生前就是这个样子的,你们真了不起!我简直不敢相信!”
但是没有人知道,在整个遗体处理过程中,朱海林和6名同事花了整整8个小时,为确保防腐效果,光缝合16处伤口就花了整整4个小时,为遮盖脸上的伤痕和早期腐败的尸绿,化妆的底色调试了13次。
不为名利 一生求索
“非典”肆虐时期,朱海林和整容化妆组同事不顾个人安危,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参与处理非典遗体1具、疑似非典遗体15具。在工作中,逝者家属有的为了优先办理亲人丧事,有的出于风俗习惯,常给殡葬员工送“红包”,但他总是多方解释,婉言谢绝,在工作中尽量满足丧属要求,谢绝收受“红包”。
2006年4月“爱心大使”丛飞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深圳市殡仪馆隆重举行,朱海林和整容化妆组同事怀着对“爱心大使”的崇高敬意,精心为丛飞遗体化妆整容,送“爱心大使”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殡葬工人,22年如一日在世俗的偏见中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他不求名,不图利,爱岗敬业是他抱定的宗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需要舞台上的耀眼明星,需要纤尘不染的白领职员,同时也需要像朱海林这样长期战斗在殡葬整容化妆岗位上的殡葬工人!他坚信这是社会交给他的神圣任务,他无怨无悔地热爱他的工作!朱海林以他在殡葬行业特殊岗位的辛勤工作,为新一代殡葬员工树立了榜样。(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