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来自留守儿童的告白 我想要更多的温暖

安龙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安马村就坐落在这个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安马村的成年人大多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农村家里,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

安龙县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下辖县。安马村就坐落在这个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方。安马村的成年人大多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农村家里,或者寄养在亲戚家中。

12岁的肖欢欢(左)是家里的小女儿,她19岁的姐姐在江西一所大学读大二。在肖欢欢5岁时,父亲肖阳品做生意失败,家里背了不少债,肖欢欢的母亲嫌弃家庭生活不景气改嫁到外地。为了供肖欢欢的姐姐上大学,肖阳品去福建做搬运工。“他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家了,我一般一两年才可以见他一次,他回家住几个月就走了。”肖欢欢说。

肖欢欢喜欢看励志书籍和科学杂志。周末放假,在安马村“儿童快乐家园”的阅读室里经常能看到肖欢欢。

安龙县成为2016年黔西南州获得捐建的“儿童快乐家园”项目之一,在原有的社区“留守儿童之家”基础上建了3个“儿童快乐家园”。从2017年7月起,安龙县3个儿童快乐家园正式投入使用。这里有宽敞明亮的儿童活动区、阅览区;有各式各样的儿童科教玩具以及管理人员、“爱心妈妈”和志愿者的精心呵护。

肖欢欢和金子涵在儿童快乐家园玩桌游。“这里有很多的图书,还有很多的玩具,每天都有很多的小朋友来这里玩,我就感到非常的开心、欢乐。”肖欢欢说。

午后,九岁的金子涵和外公翻晒收回的谷物。金子涵目前在栖凤一小读三年级。父亲金飞在金子涵刚满一岁的时候就带着妻子杨胜美和金子涵前往浙江台州打工。在金子涵读小学一年级时,金飞把金子涵送回在安马村的四伯金刚家寄住,每个月给她寄400元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

和活泼开朗的肖欢欢不一样,金子涵原本的性格比较内向。“金子涵过去和外公住的时候,我们来外公家看望,她是不会跟我们打招呼的。”金子涵的四伯金刚说,“子涵假期跟小朋友一起在‘儿童快乐家园’看书,一起做手工活,一个假期下来,我发现她更勇于跟人交流了,也养成了爱看书的习惯。”

余梅(右)是海庄村“儿童快乐家园”的一名志愿者,也是海庄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而言,她既是一位严师,也是慈母。罗天梁的爱心妈妈余梅说,“孩子们说我以前只能在学校关心他们。现在有了‘儿童快乐家园’,我可以在课外教他们看书、做作业。我觉得这个家园给了孩子们一种家的感觉,一个快乐的天地。”图为爱心妈妈余梅教罗天梁用橡皮泥写出自己的名字。

一次偶然机会得知村支书罗家胜是一位太极爱好者,余梅老师便组织罗天梁等留守儿童跟罗支书学习太极功夫扇,并经常带领他们参加各种演出,让他们渐渐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余梅老师与罗天梁等留守儿童在“儿童快乐家园”合影。余梅说,“这些孩子缺的是那份爱,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他们,来爱他们,给他们温暖。”据安龙县妇联主席戴江介绍,仅安龙县三个“儿童快乐家园”的留守儿童就有536个。

2017年9月11日,贵州省安龙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赴黔西南安龙县评估“儿童快乐家园”项目座谈会现场。

2017年9月11日,贵州省安龙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主任张柳对黔西南州安龙县儿童快乐家园项目做评估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称之为农村留守儿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三部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排查出902万农村留守儿童。

“儿童快乐家园”是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2014年面向留守儿童集中的村镇社区推出的公益项目。目前,项目通过筹集社会爱心资金和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已在全国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捐建了874个“儿童快乐家园”,并积极动员当地志愿者,通过“儿童快乐家园”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亲情关爱、安全保护、心理健康等多种关爱服务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在蓝天下快乐健康成长。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