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三棵树”种出新生活

“全村芒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9月22日,记者来到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采访,村委会主任冉孟东介绍,龙头村通过种植芒果,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小汽车。全村1124户、4402人中,除了非常特殊的两户人家7口人外,实现了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李秀春 文/图

产业在线

种芒果,龙头村三分之一农户建起小洋楼

全县建成芒果基地20万亩,覆盖种植农户11332户,今年实现产值8.5亿元

“全村芒果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9月22日,记者来到华坪县荣将镇龙头村采访,村委会主任冉孟东介绍,龙头村通过种植芒果,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了小汽车。全村1124户、4402人中,除了非常特殊的两户人家7口人外,实现了脱贫致富。

今年53岁的叶良芬,是龙头村23组的一名老党员。2010年,儿子婚后喜添贵子,全家人沉浸在欢乐之中,不幸的事却悄悄降临:儿子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在接下来几年间,叶良芬为给儿子治病,变卖了家里的牛羊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尽管如此,儿子还是无情地丢下妻儿、父母一家人而去,使本来富裕幸福的一家人陷入了极度贫困之中。2014年,村里把叶良芬一家列入建档立卡户进行重点帮扶。在之后的两年间,叶良芬靠种植芒果还清债务走出了困境。去年,叶良芬在龙头村第一个主动提出退出贫困。

“以前靠种甘蔗、豇豆为生,一年苦到头,还不够一家人的开支。”龙头村13组组长张洪勇说,原来由于不通公路,村民的生活很困难,连中秋节买个月饼都不敢奢望。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洪勇的父亲就到县林业局买来8棵芒果树苗种在家门口。1997年开始,村民陆陆续续尝试着种芒果,但都不敢多种,害怕不结果、卖不出去。目前,张洪勇一家5口人已种植芒果50多亩,去年全家靠芒果收入24万元。今年到9月中旬,他家的芒果已卖了一半多,收入19万元。现在,他家建了一幢300多平方米的别墅,买了一辆面包车、一辆越野车。

今年43岁的石龙坝镇龙井村4组建档立卡户尹发宝,一个人脱贫无门、致富无路。2015年以来,经过县委宣传部挂包干部开导帮扶,激发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去年,尹发宝在自家的荒山上,第一次种下了600多棵芒果,今年又种了800多棵。看到茁壮成长的芒果树,尹发宝满怀信心地说:“有了这些芒果树,不愁今后过不上好日子。”

1965年,华坪县的一名农技师将3棵芒果树带回华坪试种,结果只成活了1棵。但就是这棵芒果树,却圆了华坪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

种核桃,腊么村一家人供两个儿女上大学

全县累计种植核桃70万亩,农村人口人均种植5.4亩,今年实现收入1亿元

9月21日,记者来到新庄乡腊么村采访,看到山坡上、箐沟边、房前屋后,凡是能种的地方都种上了核桃树。腊么村泡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学卫介绍,全村362户、1572人,现在已种植核桃1.25万亩,人均8亩。今年,村里已出售核桃青果1100吨,收入400多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544元。

平均海拔2100多米的腊么村,多年前就有野生核桃生长。在村里,至今还生长着一棵核桃树,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1965年,当时的供销社从漾濞引进枝条开始嫁接种植核桃。2000年以来,村里又进行大规模种植。2007年,村里在全县成立了第一家泡核桃专业合作社,引导社员户开展种植、管理和销售,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到目前,全村已累计新增核桃种植面积1万多亩。

腊么村1组村民李朝红一家5口人,共种植核桃50多亩。今年,他家已卖了核桃青果15吨,收入6万多元。12组村民侯正明一家5口人,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通过政府免费提供苗木,累计种植核桃30多亩。侯正明说,核桃树是“公孙树”,老公公种树,子孙后代享受。有了这些核桃树,子孙后代就不会再受穷了。

8组村民王蔡祥一家4口人,一共种了35亩核桃。“全靠这些核桃树了,要不然哪来的钱供娃儿上大学。”王蔡祥说,他的老大儿子在云南农业大学、小女儿在昆明医科大学上学,费用全靠卖核桃的收入来支撑。据介绍,目前全村共有12名在读大学生,学费大都靠核桃的收入来维持。

丁学卫介绍,针对村民还没有完全掌握种植和管理技术,村里每年都要请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现场培训。同时,村里引进省林科院的专家,建立了10亩种植管理示范基地。从成都引进一位客商,在村里收购加工核桃青果。今年,村民仅剥青果就增加了5.5万元的收入。

华坪县通过结合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大力扶持冷凉山区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现在的重点,是提质增效。”华坪县林业局副局长钟腾平介绍,去年以来,县里累计投入220万元,用于扶持群众对原有的核桃进行改造,两年累计完成2万亩。

种花椒,马鹿窝荡村从贫困村变成富裕村

全县累计种植花椒20万亩,今年实现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550元

“原来连包谷都种不出来,只能靠种点洋芋、荞子和外出打工为生,大多数村民住的是木楞子房。”采访中,永兴乡马鹿村委会马鹿窝荡村民小组组长谷学华介绍,马鹿窝荡村过去是最为贫困的一个村,现在通过种花椒,村里已经没有贫困户,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当地最富的一个村。

傈僳族聚居的马鹿窝荡村民小组,现有33户135人。2003年以来,村里先后种植了330多亩花椒,近两年又新种了200多亩,使全村的花椒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亩,户均15亩。

今年挂果的400多亩花椒,实现收入180多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今年35岁的谷学华,过去家里穷,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艰难。2015年,一家人种植的20多亩花椒迎来了好收成,当年就收入了11万元,花椒树变成了“摇钱树”“致富树”,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船房乡嘎佐村委会是省级贫困村。近几年来,在丽江市政协等挂包单位的帮扶下,全村的花椒种植面积从原来6500多亩增加到1.2万亩,初步实现了打造“万亩花椒村”的目标。今年,村里挂果的5000多亩花椒实现收入300多万元。

“2016年以来,我们累计提供23.8万株花椒苗,扶持村民新增花椒面积5500亩。”市政协驻嘎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元品介绍,同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90吨蚕桑有机肥、16.4吨果蔬肥,用于花椒追肥。

嘎佐村委会10组的傈僳族村民丁文国,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他一家5口人原来种了15亩花椒。2015年以来,在挂帮单位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丁文国一家新增加了45亩花椒种植面积。丁文国还坚持自学保花保果技术,确保了花椒产量和收入。今年,在全村的花椒普遍大幅度减产减收的情况下,丁文国一家人的花椒收入仍然达到了1.2万元。

华坪县坚持规划先行,制定了到2020年种植花椒20万亩的规划。到今年8月,全县的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Tags: 三棵树 生活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