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云南深化改革 制度创新破解党建“难题”

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根本保证,是管党治吏标本兼治的长远之举、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着力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出了一套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组合拳”,近年来先后推出近50项制度性成果,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

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根本保证,是管党治吏标本兼治的长远之举、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着力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出了一套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组合拳”,近年来先后推出近50项制度性成果,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我省把当前党的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现实矛盾最集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注重体现政治站位、政治方向和政治担当,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点改革方案。

破解干部选用“四唯”难题

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突出问题导向,我省将破解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问题作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健全完善科学选人用人机制。

落实选人用人主体责任,破解“唯票”问题。认真贯彻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出台《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意见》,对民主推荐进行合理定位,把推荐结果由原来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提高民意表达真实性和民主推荐质量。

坚持事业为上,破解“唯分”问题。坚持实践标准、实绩依据、实干导向,废止4个与中央、省委对竞争性选拔工作的新精神不一致的文件,出台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指导意见,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了进一步规范,不硬性规定竞争上岗选拔的频次和比例,注重干部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纠正了“一考定音”“唯分取人”等现象。

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破解“唯GDP”问题。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及5个办法,出台《云南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全面考核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情况,克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良导向。

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破解“唯年龄”问题。出台《云南省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实施意见》,不简单按每个领导班子硬性配备年轻干部,不简单以年龄划线,不把换届提名年龄作为平时调整的年龄界限,防止出现把年龄作为干部选拔“硬杠杠”的错误导向。

破解干部“能下”难题

有效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干部能上不能下,很容易导致“懒官”“庸官”在领导岗位上混日子、熬级别,易产生不健康的干部生态。

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后,我省随即制定《云南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试行)》,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的前提下,强调了反分裂、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省委“六个严禁”专项整治等内容,把中央《规定》的10种“下”的情形细化为20种。

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年度考核、专项审计、巡视工作成果,通过民主生活会、干部考察、谈心谈话等途径,及时发现影响“下”的问题,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动态调整,把推进干部“能下”融入经常性干部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调整“下”的干部达2791名。

坚决整治干部队伍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向不作为、慢作为亮剑,向畏难怵硬、不敢担当亮剑,我省还在昆明市、楚雄州、文山州的6个单位试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试点单位共召回干部118名。

针对部分驻村扶贫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等情况,我省于2016年4月制定出台《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对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加强指导、培训、管理和考核,对不胜任、不适合、不履职、不作为的坚决召回,让干部“回炉淬火、加钢锻造”。

破解高层次人才匮乏难题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

我省把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人才工作的总抓手,制定和实施具有云南特点和区域性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加快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进程。

2014年1月,省委、省政府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23条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打破体制壁垒,扫除身份障碍,给予各级各类人才更多施展空间,支持和鼓励各方面人才尽展其长。

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省委、省政府于2016年8月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评用脱节、培引不够、流动不畅、激励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8个方面33条措施。围绕政策的贯彻落实,我省各部门出台68个贯彻落实措施,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突破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瓶颈,对云南实现跨越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云岭英才计划”的意见》,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力争有重点地培养、引进和支持“云岭高层次人才”200名、“云岭高端外国专家”100名、“云岭青年人才”1000名、“云岭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文件印发后,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外专局等责任部门分别制定4个专项实施办法和“培养激励实施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做好统筹协调,形成相互衔接、互补互促的人才政策体系。

聚焦决战脱贫攻坚

深化党建扶贫“双推进”

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聚焦脱贫攻坚、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意见》,旗帜鲜明树立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导向,注重把了解基层工作,有较深基层工作经验,在脱贫攻坚方面有着先导思维的优秀干部选进领导班子。

——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真正使基层组织和党员成为精准脱贫的组织者、实施者。

——出台《人才扶贫行动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创业,选派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参加扶贫培训,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乡土实用人才。

记者 程三娟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