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云南省代表团基层代表“实物”说变化

一颗重楼,一件彝绣,一本画册、一组照片、一个模型…… 党的十九大云南省代表团的几位基层代表,随身携带着发展“成果”,用“实物”解说家乡、企业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巨变。 “你看看这些新旧对比的照片,就能够发现如今我们佤山的生活多么美好。”杨娜代表拿出一组老照片向记者展示,“过去我们佤山人民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走的是泥泞的羊肠小道,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可以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高德荣代表带来的重楼。

耿家盛代表展示模型。

李云燕代表手中的彝绣作品。

一颗重楼,一件彝绣,一本画册、一组照片、一个模型……

党的十九大云南省代表团的几位基层代表,随身携带着发展“成果”,用“实物”解说家乡、企业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巨变。

“你看看这些新旧对比的照片,就能够发现如今我们佤山的生活多么美好。”杨娜代表拿出一组老照片向记者展示,“过去我们佤山人民住的是破旧的茅草房,走的是泥泞的羊肠小道,用的是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可以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现在呢,我们阿佤人民搬进了安全漂亮、很有佤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在她拿出另外一组照片,全新的民居、崭新的校园、宽阔的水泥道路以及阿佤人民幸福的笑脸。

杨娜喜滋滋地说,“现在走进佤山村寨,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村村寨寨飘扬着五星红旗,党的光辉照耀边疆、照耀佤山。正是有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我们阿佤人民更加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阿佤人民听党话、跟党走、颂党恩。”

杨琼英代表随身携带着一本画册,上面记载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边疆教育新变化。

“美丽校园、信息化校园、校安工程、孩子营养餐计划、教师职称改革……”一有机会,杨琼英就会向大家展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自己的身边有许多教育民生福祉是摸得着的、真真切切的。”

李云燕代表带来的彝绣,既是一件美丽的作品,更是浓缩的山区彝家脱贫攻坚成果。

“彝绣不仅传播了彝族文化,还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李云燕介绍,当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组织彝族妇女开展彝族刺绣,一般的绣娘靠刺绣每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已实现了脱贫致富。部分骨干绣娘的年收入超过了30万元。

“这就是重楼!”“老县长”高德荣代表从包里掏出两颗带着泥土的植物根块,笑眯眯地讲述特色产业脱贫故事:今年独龙江有一家农户出售了五六年生重楼,收入25万元。“如果一个五口之家种四五亩重楼,五六年后收入可达上百万元。”

耿家盛代表手中一个黄色的小房子模型引来“围观”。这是他们企业最新研发的第四代无上下水的水冲公厕模型,一个创新之作。“这座水冲厕所,身后背着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通过生物降解、过滤杀菌实现水循环使用。”

耿家盛说,这个项目是昆明重工转型升级的抓手之一,目前已小有成效。

说家乡、数变化,基层代表以“实物”说话,让边疆人民的幸福感一目了然、触手可及。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绍明 彭锡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