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宁愿苦干绝不苦熬

天蓝、山绿,炎炎烈日伴着一阵阵蝉声,闹热了乡村的正午。

张树云精心管护果树。

人物故事

天蓝、山绿,炎炎烈日伴着一阵阵蝉声,闹热了乡村的正午。

在自家的两层新房前,张树云和媳妇正忙着端茶倒水迎接刚进门的客人。这个2014年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去年顺利脱贫销号。

“自从被评为贫困户那天起,我一直感到脸上无光,睡觉都不踏实,如今,终于脱掉了贫困帽子,日子越过越甜。”带领客人里里外外参观完新房,这个憨厚的汉子搓着手说。

过去的张树云,可没现在这么精神。1992年冬天,一场意外导致6岁的大女儿终生残疾,为女儿治病总共花去了2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压得夫妻俩直不起腰来。

张树云家所在的平田村位于屏边县玉屏镇,山高坡陡路难行,土地贫瘠粮难种。自从红河州委统战部负责挂钩联系平田村以来,这个小山村的面貌有了起色,村里道路硬化了,扶贫队员还天天跟大家宣讲“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的道理。

宁愿苦干,也不愿苦熬。得到各方帮扶的同时,张树云也使出了浑身力气。

“现在国家政策好,产业扶持力度大,不但有产业补助,还可以免费学习技术。”张树云和妻子尚高竹商量后,打算到金平种植香蕉。怀揣着两万多块借款,张树云只身来到金平,“没有技术我就拼命学习,别人休息我不休息。”一次张树云得了胃穿孔,在医院做完手术稍稍休息了几天后又匆匆赶回基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张树云靠种植香蕉给家里带来4万元钱的收入,但由于家里债务实在太多,并没有彻底改善张树云家的生活。2016年,邻居看到张树云带头种植香蕉的经济效益后,开始跟他一起到外租地种植香蕉,他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邻里乡亲,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过去苦熬,吃了就睡;真要苦干,事情做不完。

2015年底,屏边县启动退耕还林发展“十百千”农业产业工程,计划在平田村种植3000亩枇杷,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邻居们从来都没种过枇杷,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张树云第一个报名参加退耕还林,在家里的8亩山地里种上了枇杷,在林下还套种了生姜、胡椒,以此来以短养长,增加收入。

苦干有了收获,日子悄然发生着变化。去年,张树云家参加了易地搬迁扶贫项目,享受到政府6万元补助和6万元无息贷款。他和亲戚朋友一起动手辛苦10个月,终于圆了新居梦。两层的砖混小楼里,电视、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一家人再也不用挤在漏风漏雨的土坯房。

如今的张树云每天劲头十足忙个不停,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还被表彰为2017云南省脱贫攻坚奖“光荣脱贫户”。

Tags: 绝不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