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昆明公安禁毒支队:禁毒防毒促和谐 践行忠诚保平安

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他们时常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由于化装侦查等工作的需要,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能抛头露面,只能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

原标题:禁毒防毒促和谐 践行忠诚保平安

警方在交通枢纽路段开展公开查缉。

警方缴获的毒品。

民警认真核查乘客信息。

民警仔细检查车辆隐蔽部位。

藏匿毒品的金属螺杆。

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他们时常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由于化装侦查等工作的需要,他们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能抛头露面,只能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高速公路卡点、国境线上、物流城、化工厂、学校和社区,处处有他们疲惫但坚毅的身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刀尖舞者”的热血与激情——他们就是禁毒民警。

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组建于1997年,建队20年来,支队各项禁毒指标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前列,先后多次受到公安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表彰奖励,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五次,其直属的六大队2012年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2016年,支队被云南省委表彰为第三轮禁毒人民战争先进集体,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

强化公开查缉

全力阻击毒品流入

2017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党委以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规范、纪律严明”十六字方针为引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跨越式发展铁警勇争先”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基层党建提升年”为抓手,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力支撑了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有力促进了禁毒业务工作。

一直以来,昆明市都对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结合昆明地理区位特点,昆明市公安局不断强化“5·14”堵源截流工作机制和“4·14”打击制毒物品犯罪专案机制,针对毒品和制毒物品“多头入境、双向渗透”的发展态势,公安禁毒部门加强与边防、民航、铁路、海关、交通、邮政、物流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强化对制毒物品生产、销售、使用企业的监管,建立了“陆、空、物、邮”立体双向查缉体系,形成多警联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全线出击的堵源截流工作机制。

全市禁毒警种于9月8日至27日,在国道213线、国道320线全面开展年内第二次公开查缉实战比武工作,切实加大了公开查缉工作力度。截至9月27日,共出动警力1200人次,查获毒品案件47起,缴获毒品109.5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49名。通过大比武活动,查获了一批毒品案件、抓获了一批贩毒嫌疑人,同时检验、锻炼了队伍,成效明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加强物流寄递渠道查缉,禁毒支队组织流动警务站,不断强化物流寄递渠道贩运毒品活动公开查缉力度,并加强对物流寄递行业的社会化管理工作。9月以来,支队对市区内20家物流寄递行业开展了清理检查,同时,强化了对快递公司等物流寄递人员的培训工作,对40余名快递业从业人员进行了禁毒知识培训,进一步强化了物流、快递行业对毒品的识别能力,扩大了公安机关涉毒案件的线索来源,加强了公安机关对物流快递行业的阵地控制能力。

强化打击效能 

挤压毒品扩散空间

作为打防并举的重要一手,强化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一直是禁毒工作的核心业务。禁毒支队认真分析形势,坚持大案要破,小案也要破的理念,果断出击,成效明显,有效地震慑了毒品犯罪。

一方面,禁毒支队突出专案经营和重点打击,充分利用情报信息,通过情报导侦,专案长期经营,让打击效能得到了大幅提高。针对当前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通信软件贩毒的突出问题,支队开展网络扫毒专项行动,加大打击、整治、宣传、管理力度,落实互联网禁毒公约,坚决遏制互联网涉毒违法犯罪问题蔓延态势。针对娱乐场所吸贩毒问题突出,支队采取明察暗访、群众举报、媒体监督、建立“黑名单”等办法,坚决停业整顿或取缔涉毒问题严重场所,严厉打击寄生其中的中间商、批发商和“保护伞”。

另一方面,支队也注重严打零星贩毒活动。通过加强对娱乐场所、宾馆饭店等易涉毒场所吸贩毒问题的整治工作,强化打击零星贩毒长效机制,将打“零”工作常态化,堵塞毒品地下销售渠道,有效净化了治安环境,降低了社会风险。

同时,禁毒支队还紧盯部级目标案件和拔钉子工作。今年以来,先后完成公安部4起部督目标案件任务,还成功抓获了公安部督办的一名“钉子”并移交老挝警方,成为国际禁毒警务合作的典范。

强化禁毒宣传教育

治标更要治本

作为禁毒工作打防并举的重要一环,禁毒支队始终坚持把强化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来抓。为提高禁毒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队建立健全了由宣传部门牵头、禁毒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共管、社会各界参与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体系,持续推动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场所、进单位、进家庭“六进”工作。

利用网络、手机、博客、微博、微信等有效载体,支队深入开展“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等宣传教育活动,以预防合成毒品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客运驾驶人员和演艺界人员等重点群体的禁毒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和积极主动参与禁毒斗争的意识,形成了全民禁毒的浓厚氛围。

在“禁毒流动课堂”“禁毒宣传月”“法制宣传月”、《禁毒法》实施纪念日、“6·3”虎门销烟纪念日和“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禁毒支队还策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更加关注和参与禁毒工作。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昆明地区大学生代表、中学生代表、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禁毒志愿者、社区群众共计2700余人参加。

“6·26”国际禁毒日当天,全市共设立140多个宣传点同步开展禁毒宣传,出动人员8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万余份,张贴禁毒标语2300余条,展出展板1200余块、墙报600余期、播放光碟300余场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向全市用户无差别发送禁毒短信,全市禁毒宣传受众达200余万人次。

按照国家禁毒委《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安排部署,深入推进“6·27”工程打造全省毒品预防教育示范精品学校。市教育局、市禁毒办联合下发了《2017年全市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教育部门和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做到教学计划、大纲、师资、课时、教材五落实,打造“绿色”“阳光”校园,确保在校中小学生无一人吸毒。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还将在今年和明年全力打造20所省级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今年以来,昆明市已建立毒品预防教育基地28个,禁毒志愿者大队19个,禁毒志愿者两万多名,全市共举办禁毒宣传教育培训班50余期,面向全市97万在校中小学生和730余家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开展了识毒拒毒防毒教育,涌现出了昆明市第十一中学、五华区春城小学等一批示范精品学校。

随着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吸食毒品群体上升的势头、特别是吸食传统毒品群体的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禁毒宣传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作用日益明显。

强化易制毒化学品监管 

遏制新型毒品蔓延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目前在我国流行滥用的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发生在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

近年来,以冰毒、摇头丸为代表的“舞会药”在全球范围形成流行性滥用趋势,滥用群体从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和一些亚文化群体蔓延至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社会各阶层。

易制毒化学品既是新型毒品的制作原料,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正是由于易制毒化学品的这一双重属性,给公安机关的监督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和困扰。为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集中开展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和寄递物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工作要求,结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禁毒支队高度重视,加强对企业易制毒化学品的日常监管。

支队按期对全市2000多家的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使用企业进行随机抽查检查,抽查的企事业单位涉及官渡、盘龙、五华、西山、晋宁、安宁、嵩明、宜良、东川等地。各县(市、区)公安机关也按照要求,开展对企业易制毒化学品的检查工作,从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制度、生产销售使用报备情况以及出入库台账进行检查,同时对易制毒化学品仓库管理进行指导并提出相关要求,确保易制毒化学品不流入非法渠道。

对抽查出问题的企业,全部交由辖区公安机关处理,并全面组织加强了对物流的巡查力度。今年以来,禁毒支队共缴获易制毒化学品131.96吨。

厉行禁毒,久久为功;全民禁毒,步履不停。在今后的工作中,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还将继续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举全警之力,在第四轮禁毒人民战争中再立新功。  

记者王恩国报道 警方供图

Tags: 保平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