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内蒙古阿荣旗,倾听基层党员群众的心声。国力日益强盛,民生极大改善,受访的基层党员群众表示:“五年来,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滋润。我们会永远跟党走!”
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总人口32万人,有满、汉、朝鲜、蒙古族等20个民族。全旗耕地面积470万亩,连续10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是典型的农业大旗。
刚刚获评“全国十佳农民”的杜伟军说:“由于国家政策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俺们种地的有钱赚!日子越过越红火,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杜伟军不仅种了5000多亩地,还成立了合作社,引进面粉加工设备,建立了绿色加工厂。他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重点在提高粮食单产上做文章。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形成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技术,培育了适合当地积温条件的早熟高产当家品种,又引进红小麦、优质黑小麦“北黑001”品种试种。田里收的小麦直接进入厂房加工成黑面粉,产品主打绿色有机品牌,在国内市场上非常畅销。
谈及国家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杜伟军感慨万千:“五年来,国家鼓励我们家庭农场规模种地,我的家庭农场从300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亩了,每年农牧业总收入达200多万元,出售粮豆400多万斤。”
2013年,杜伟军领办的合作社被全国供销总社确定为“千社千品”的试点单位。通过实施“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带领黑麦种植加工户“抱团”发展,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收益。
杜伟军笑着说:“五年来,国家对我们农民搞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虽然很大,但我们还是希望国家在种植绿色有机粮食上能给予一些支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同样幸福感十足的还有付士元。付士元现任阿荣旗复兴镇小黑子村党支部书记。五年来,如何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付士元考虑最多的事情。2013年7月,他带领26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赴黑龙江省大庆市学习提子种植,学成归来后共带动30余户农民参加该项目,新建提子大棚100栋,为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付士元说:“五年来,村里有两大变化让我感受深刻。一是科学技术在村里得到普及和推广,乡亲们逐步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二是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运用,乡亲们的钱袋子鼓了,很多人住上了楼房,日子越过越好,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在采访中,除了能感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幸福之外,笔者还从交谈中捕捉到不少期盼。
孙吉平是得力其尔乡纪检书记,担任马河村第一书记已经两年多。孙吉平说,生态保护是现在基层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生态保护管理得越来越严格,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而去破坏生态,国家在生态建设上应该再加大一些工作力度!”
笔者来到向阳峪镇松树林村,老党员赵禹胜正和几个老伙伴在聊天。当过多年村支书的老赵见识多,他和几个老哥们宣传说:“习总书记最了解农村的事,十九大报告给咱农民带来了许多惠农‘大礼包’,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