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宜人的滮水岩村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滮水岩村被青山环抱。一片绿中,“中国·红河蝴蝶谷”核心景点——滮水岩瀑布似一条白练点缀其间。团团梯田拥住村子的70幢土黄色的哈尼蘑菇房。一路走近哈尼族特色寨门、青石板路、路灯显现延伸,村中潺潺流水,绿树红花。
“大变样喽!”小组长普文明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感慨着。茅房到石棉瓦房再到如今的两层小别墅,土路、泥路到如今的硬化路,随意乱建到如今的统一规划,普文明亲眼见证着这个哈尼寨子一直以来的变迁。
在金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记录中,有着近年来村子变化清楚的轨迹:以沿边试点民俗文化特色示范村为目标,2013年开始对村子进行改造,2014年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建设项目、 2015年“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试点示范村建设,滮水岩村成为初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整体功能的哈尼民俗文化特色村。今年4月,滮水岩村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村子变了,普文明和村民们,逐渐意识到身边司空见惯的许多东西其实都可以成为他们改善生活的资源,那与种田、养牲畜等传统收入模式完全不同。于是,村子所拥有的青山绿水、梯田、每年5月的蝴蝶爆发、保存完好的哈尼民俗的经济属性逐渐被挖掘。全村已有56户农户开设客栈,7户开起了农家乐,还有小卖铺、纪念品店、土特产店。村子至今共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万人。
旅游业在这个边疆偏僻的小村寨萌芽,让村民们的思维方式有了大幅的更新,却依然不能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从最近的高速来村子的路还比较难走,村民提供的吃住等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除了每年蝴蝶爆发和哈尼族节庆等特殊节点村子的游客量不足……数着这些现阶段的难题,副组长陈雄华被激出了发展前行的动力:“我们的罗班布玛(哈尼语,意为瀑布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今年成立了,正积极拓展把村中的农户都纳进来。”
被选为合作社理事长的陈雄华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关注民族村寨的旅游,常年与外来旅行社、游客接触,他的普通话已经相当流利。在他与合作社的理事们努力下,统一旅游服务标准、统一安排协调旅游接待、民族节庆时组织文艺队演出、加强对外宣传正一步步展开。继村容村貌大改观之后,村民们的发展意识也在经历着蜕变,隐隐显现出一个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光明未来。
与滮水岩村一样在不断升级更新的民族村寨,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州60年的历史中不断出现。60年来,历届红河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切实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发展基础、制度基础、社会基础,着力在民生持续改善、发展动力增强、民族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创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等六个方面作出示范,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建设。“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在红河大地化成了一个个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