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坎村农危改改出幸福家园
古里卡危房改造后的村容新貌
本报记者 刘祥元 邓清文 通讯员 方娇艳 张祖杏 文/图
15天的“土坎奇迹”、古里卡的成功经验……近日,记者走进盈江县采访,深入了解在脱贫攻坚,尤其是C、D级危房改造中,如何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盈江速度”背后的经验和举措——
党员干部成为“主心骨”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而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怀疑态度加大了工作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形,盈江县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取信于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平原镇陇中村土坎村民小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C、D级危房改造中,作为一个纯景颇族村寨,受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该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办事得不到广大村民的支持。为此,盈江县委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按“一户群众一名党员”的帮扶标准及时抽调机关党员干部进驻该村开展工作。在土坎村农危改的15天里,县委书记陶继清11次去现场督导、挂包干部24小时扎根村里建设一线……村民们从“看着干部干”转变为“自己干”到最后“相互帮着干”,最终土坎村民小组C、D级危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工期大大缩短,短短15天时间,全村就彻底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创造了“土坎奇迹”。
在盈江县的脱贫工作中,土坎并不是个例,弄璋镇古里卡村在实施C、D级危房改造中,部分群众对空心砖房通过改造能否达到安全稳固心存疑虑,甚至出现了抵触情绪。针对于此,党员干部及时开展走访并带领群众到其他改造点学习参观,并率先改造自己的房子做样板,彻底消除群众的担心,危房改造得到村民们支持并迅速推进,最终成为了全省现场会的示范点。
“生产生活真方便,家家户户通水电;改厕改厨都入户,人畜分离不杂住……”古里卡村群众自编的顺口溜充分体现了危房改造后给村庄带来的新变化。如今的古里卡村,道路整洁,绿树成荫,花红柳绿。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改出了美丽农家、改出了村民精气神、改出了幸福生活。
其实,土坎及古里卡C、D级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仅仅是盈江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盈江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扎根在贫困村寨第一线,终日奔波在田间地头,“不脱贫不脱钩”,他们用真心真情服务换取民心,以实际行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扶贫挂钩点的贫穷面貌。
“只要我们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老百姓的最大利益考虑进去,都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实惠,扶贫工作上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陶继清一语中的。
精准施策紧盯产业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要紧盯产业发展,让产业发展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陶继清介绍。
为确保产业脱贫的精准性、可持续性,盈江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精心研究产业扶贫工作,全力以赴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主推的产业要有一个领导小组、一名挂钩领导、一套帮扶政策、一批产业规划、一支科技队伍、一批产业基地、一批企业帮扶,把企业做大、产业做强。各乡镇要确保一个贫困户有2项以上稳定的产业收入,实现建档立卡户产业发展全覆盖;各乡镇在发展产业过程中,要以户为单位,切实做到户准、组准、村准、乡准,最后到县准,从而统筹产业发展,做到精准施策。
“为弄清每户有哪些产业、产业能给群众带来多少收入、群众想发展什么、能发展什么。我们挂钩干部几乎每天都扎在村里,摸清每家每户的家底。”苏典乡宣传委员曹虹介绍,底数摸清后,再按户、按村、按乡镇分类汇总,认真分析研究,因地制宜理清每户、每村、每乡镇的产业发展思路。
经过充分研究论证,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盈江县2017—2020年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县要巩固提升发展的粮食、蔗糖、核桃、油茶、蚕桑等13种产业。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让产业带着农户走,资金跟着产业走,大户跟着产业走,科技人员跟着产业走,实现规模化种植,形成集群效应。
古里卡村人均耕地不足0.3亩,在镇党委和挂钩单位的支持下,该村建起了占地15.58亩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和占地45亩的林下生态土鸡养殖场,以大户带动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养猪场覆盖了所有村民,土鸡养殖场覆盖了1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增收。同时,充分利用山林土地资源,党员带头,积极支持贫困群众发展核桃、草果、坚果等产业。目前,村里共种植草果650亩,核桃2100亩,坚果1800亩,西南桦12000亩,杉木3000亩。
平原镇党委书记早生荣算了一笔账:一棵坚果树高的收入可达1000多元,少的也有500多元,每户只要种上20棵,以每棵最低收入500元计算,一年也有10000元,可以基本上实现脱贫目标。
严格执纪护航脱贫攻坚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聚焦脱贫攻坚、强化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盈江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全县五个重点工作一线中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意见,通过“选育管用”相结合,引导激励领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打造一支想干能干、担当全干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
去年以来,54名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获得提拔、调整。同时,积极选送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外出学习培训,选派了8人到省发改委、团省委和州直部门等部门学习锻炼。
另外,盈江还结合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不断改进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及党建促脱贫考核考评机制,把脱贫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范畴;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纳入县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直接与干部职务的升降、奖惩挂钩。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对“挂名不出征”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按规定召回工作不力的驻村队员,激励基层一线领导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工作中。
截至目前,该县共召回、诫勉谈话驻村工作队员25人,对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工作任务推进不力的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集体约谈4次,共约谈县直单位负责人11人次,约谈乡镇党政主要领导44人次,立案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违纪案件5件11人,给予党纪处分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