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新闻让不少人既感到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11月24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和阿里云、摩拜等机构,权威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昆明拥堵程度赶超部分特大城市,排名第十。
很多外省游客知道昆明是春城,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昆明的客车人均保有量早就是全国前几名了,截止去年底的数据显示,昆明一共才六百多万人口,机动车却有两百多万辆,这一比率据说仅次于北京。
记得小时候,听说美国发达的标志之一,就是人家每两三个人就有一辆车。只骑得起永久自行车的我很羡慕美国人,很小就想着长大了能去美国享受发达资本主义的胜利成果。结果美国没去成,反倒来了昆明,而且在昆明后才发现,昆明的人均汽车拥有率不比美国差多少啊。于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地州当加州。后来在云南呆得久了,慢慢发现,这么高的人均汽车拥有率,未必是件好事。不太好的城市道路情况和某些司机素质不高,都使得在昆明开车的体验很差。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直没买车,没为昆明的人均汽车拥有率添砖加瓦。有段时间,我还为此心有愧疚。
现在看来,我的这个决定,是很具有正能量的。
当然,我也动摇过。动摇的原因,是没有车似乎会活得没尊严。比如上下班高峰打车的时候,要满脸堆笑跑到停在马路中间的出租车旁,点头哈腰地对着摇下一半车窗问你“去哪”的司机汇报你要去的地点,然后紧张地等待司机的宣判。大多数时候他会说“对不起啊我马上要交班了”,遇到这种情况你根本犯不着生气,因为这是常态;而如果他叹口气说“算了算了上车吧”,恭喜你,你中了大奖,这次出租车居然施舍了一个上车名额!坐在车上的你看着路边密密麻麻伸手拦车的loser,刚才还状如乞丐的你优越感立刻爆棚,感觉这一天已值回票价。
就在我被这种没尊严的出行方式逼得要开始买车时,滴滴和神州诞生了。从此以后,我打车也有人给我开车门了,上车后有吃有喝的伺候着,下车的时候司机满脸堆笑地嘱咐道“先生别忘了给个好评!”我当然要给,我要把这么多年欠出租车的好评全给你们。
不过打车这种出行方式在面对太长和太短的路途时就略显尴尬了。但这种尴尬,现在已经全部被解决了:长距离的交通由地铁接手,太短的交通则交给共享单车。在此我必须要为昆明的地铁点赞,不仅票价便宜,而且换乘站比较人性化,不像北京和上海那样,换趟地铁要走一公里。至于共享单车,据说昆明摩拜和OFO等红黄蓝各种颜色的单车数量加起来,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对了,昆明的公交车也必须得提一下。记得前两年看过一个数据,说昆明的公交车覆盖率在全国也排得上号。现在我没查到这个数据,但从我的感觉来说,昆明的公交车虽然面临着空调车意义不大和爱心卡乘客太多等尴尬,但在线路布局上确实非常方便,现在昆明三环内很少有公交车无法抵达的地方。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我觉得在昆明来说,买车并非是必须的选择,再加上开头提到的昆明排名全国前十的拥堵路况,以及市中心越来越贵的停车费和越来越难找的停车位,甚至是新的交规规定斑马线机动车要礼让行人等因素,我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表示开车心太累,纷纷选择了滴滴或是摩拜出行。或许对昆明人来说,开车是一种习惯,但当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我们重新来审视这种习惯后我们或许会发现,把这个习惯改了会更好。
而在不远的未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随着共享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必然普及,也许不会再有私人买车这种现象了,那时候我们再聊起今天城市道路的拥堵,会觉得不可思议:每个人都要买辆车的那个时代,真的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