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开辟“云菜”产业新蓝海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7中国蔬菜产业大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涵盖了多样的气候环境,使云南成为发展优质生态蔬菜产业的“风水宝地”。云南蔬菜周年上市的特点、日益壮大的品牌、快速发展的企业、日趋成熟的市场,正推动云南蔬菜产业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美编 张维麟 画

背景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7中国蔬菜产业大会上,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涵盖了多样的气候环境,使云南成为发展优质生态蔬菜产业的“风水宝地”。云南蔬菜周年上市的特点、日益壮大的品牌、快速发展的企业、日趋成熟的市场,正推动云南蔬菜产业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声音

“云南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西菜东调基地,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菜园子’”;“目前全国蔬菜产业总量有余,但人们对蔬菜的优质、精品蔬菜的需求反而不足,云南有这个条件去打造精品品牌蔬菜,下一步云南应该立足于优质优价。”

整合资源要素 资源优势转化品牌优势

在2017中国蔬菜产业大会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敏正表示,近几年,“云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云南立体型气候显著,“天然温室”优势明显,在露地条件下,同一季节可以生产四季产品,同一产品四季均可上市。冬季可利用南部热区和干热河谷区域生产其他地区夏天才能露天生产的番茄、辣椒、茄子、黄瓜、无筋豆等蔬菜;夏季可以利用滇中以北的高海拔冷凉山区生产其他地区冬天才能生产的白菜、花菜、青菜、萝卜、大蒜等蔬菜,实现了一年四季均有时令蔬菜上市,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四季飘香”的一张靓丽名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张真和表示,冬季有天然温室,夏季有天然凉盆,这样就给云南全年的蔬菜生产带来了非常优越的条件,它既是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对平衡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贡献很大。

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全省蔬菜产区逐步集中,布局日趋合理,实现了零星分散生产到集中优势产区规模发展的重大转变,形成了滇中常年蔬菜生产区、滇东北和滇西北夏秋蔬菜生产区、河谷地区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冬春蔬菜生产区等三大优势区,并逐步形成了精细菜、特色菜、野生菜共同发展的格局。

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全省打造了一大批特色优势品牌,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省共有28种蔬菜被评为云南名牌农产品,晨农、和源这两个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12个蔬菜产区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涌现出一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蔬菜区域公用品牌,“丘北辣椒”“元谋番茄”“建水洋葱”“昭通寸金黄瓜”“洱源大蒜”等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推进产业带动 蔬菜产量质量同步提升

目前,全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的企业达400余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28家,占省级龙头企业的五分之一;楚雄博弘、曲靖万裕、云南春天等企业年出口额均超过10亿美元。蔬菜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劳动力就地就业,全省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达360多万人,蔬菜加工人员达40多万人,蔬菜流通环节人员达10多万人,同时带动了交通运输、冷链、包装等多个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大蔬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数量不断增加、功能逐步完善、交易能力日益提高、交易额稳步增长。如昆明、玉溪、大理、红河等产地培育发展壮大了一批专业性蔬菜批发市场,呈贡龙城农产品批发市场、通海金山蔬菜批发市场、弥渡滇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其交易的蔬菜量占到全省交易量的一半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蔬菜网络电子商务市场,多次举办全国性的交易会、展销会,“线上线下”合力共推蔬菜产品“走出去”成效明显。目前云南蔬菜销往全国36个大中城市,出口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量达1350万吨,其中出口量达67.8万吨,出口创汇达8.25亿美元,占云南农产品出口额的近五分之一。泰国进口的蔬菜中,云南蔬菜占近85%。

2016年云南省蔬菜产量达197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428亿元,占全省农牧渔业总产值的12.15%,居全省各产业第二位,亩均产值达到近3200元。滇中通海、嵩明、弥勒等地的上海青、油麦菜等叶菜生产一年能种植6~8茬,亩均产值超过7万元,生产的小番茄在上海城市超市零售价达70元/公斤。全省蔬菜“三品一标”累计认证产品367个、面积297万亩,建成蔬菜标准园115个,多年来蔬菜农残检测合格率均保持全国前列,连续35年未发生质量安全事件,“云菜”已经成为“健康、绿色、生态”的代名词。

利用网络平台 构建云南蔬菜产业生态圈

近几年,云南省“云菜”产业形势良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正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但仍面临着基地标准化水平不高、市场信息不对称、新型经营主体仍不强、科技支撑乏力等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遇到的诸多瓶颈。云南1亿多亩耕地中,还有很大的拓展潜力,投资商还有广阔的“掘金”空间。

“产业生意圈的核心是打造产业互联网,不只局限于电商平台市场交易环节,而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生产、交易、金融等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入手,开放数据共享,畅通信息渠道,降低各环节成本,提升生产和交易效率,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王敏正说,“我们正在与全国搞产业互联网的企业接触,欢迎各位参与。云南蔬菜产业互联网谁能牵头打造,我们热烈欢迎。”

“云菜触电”并非新鲜事,不少州市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纷纷牵手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打通买卖渠道,提升产品效益的一个个故事激励产业不断向“互联网+”迈进。

云南元谋果蔬O2O旗舰店在昆明开业,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农产品O2O示范店32个,届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都能在餐桌吃上来自“金沙江畔大菜园”的果蔬;想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又不想出门怎么办?现在只要点点手机,曲靖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让各类生鲜送到家门口。

京东集团与省农业厅、云南农垦集团共同签署了“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合作机会,促进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产业大会上,宋小菜创始人余玲兵说:“自古就说‘好山好水出好蔬菜’,云南这么好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很有优势,其中,我们特别看重滇中地区,这一直是我们电商平台重点合作的区域。非常希望当地的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跟我们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把云菜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好。”

在蔬菜消费环节,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正在显现。“云菜”产业站在互联网“风口”迅猛发展,不仅体现在消费环节。在产业大会上,业内专家明确,未来要壮大“云菜”,应当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农业,用资本化方式经营农业。近期,云南省引入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邻老板”落户大理州南涧县,正在打造产业互联网的颠覆性模式。此外,“阿里巴巴1688.昆明产业带”项目已在奥斯迪(昆明)电子商务交易产业园落地,通过开展农产品线上B2B业务和建设线下体验中心相结合,将对全省129个县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O2O集中展示销售,并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雏形已形成。

目前,云南省委、省政府已将蔬菜产业作为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10大重点产业之一,云南将立足高原、突出生态、聚焦现代,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全价值链提升、全供应链贯通、新型平台运作,积极构建蔬菜产业生态圈,加快推动云菜“生态制造”,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

Tags: 产业 云菜 蓝海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