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昆明人的老祖先原来是这样打扮的

素者至美,朴也无敌。在昆明话里,有个形容人朴实、率真的词——“老朴朴”。我们回溯2000年历史,那时生活在滇池流域的古滇人,身上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特质。

507b9d1afdfa1aac21a105

507b9d1afdfa1aac21a506

507b9d1afdfa1aac21be08

素者至美,朴也无敌。在昆明话里,有个形容人朴实、率真的词——“老朴朴”。我们回溯2000年历史,那时生活在滇池流域的古滇人,身上就已经具备了这种特质。“老朴朴”不但能够代表昆明人的性格,某种程度上,也奠定了昆明人的审美基础。昆明人的老祖先——古滇人到底是咋个“臭美”的?在古滇国的黄金年代,又有着怎样的潮流趋势?在专题对古滇人的首饰美学与精神进行研究后,近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谢汪蝶扬在艾维美术馆举办的艾维现代美学讲坛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古滇人的审美

朴拙率真 孔雀纹延续数千年

507b9d1afdfa1aac21b007

战国初期,滇国已经形成,战国末至西汉中期,滇国迎来黄金时代。在滇国存在的500多年时间里,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从秦地迁来的氐人和当地的土著居民进行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让古滇人创造了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滇文化”。而丰富的铜矿资源和高水平的青铜冶铸技术,使滇族能够制作各种类型的青铜器和众多精美的青铜饰物。

这意味着,古滇人是非常具有“臭美”资本的。从考古发掘成果来看,也确实如此。“古滇人的首饰,总体风格很朴拙,但绝不是粗糙,相反,他们的带扣等诸多饰品,制作得就像是一个迷你艺术雕塑,非常具有空间感和力量感,是功能与审美协调统一的表达。”谢汪蝶扬说,而在其他大量出土文物诸如贮贝器、乐器等青铜器的人物纹样上,也多是写实地刻画了佩戴臂镯、夸张耳饰的古滇人形象。

长方斗牛扣饰、二人盘舞扣饰、四舞俑扣饰、八人舞乐扣饰、斗牛扣饰等,表现手法既写实又夸张,与中原地区有着迥异的风格。古滇青铜器中的动物造型都以圆雕方法塑造,即使是表意也多以雕、铸、塑的形式出现,不以抽象、夸张和变形的纹饰形式出现,使人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这是古滇人性格率真的表现。

“古滇人的所有首饰,从头饰、颈饰、指饰到腰饰,造型质朴,和中原首饰纹样多来自于幻想不同,古滇人首饰的纹样主要来自自然界、现实生活,譬如牛头纹、猴形纹等。古滇人所追求的生活及审美理念是求真务实,在许多首饰纹样上,都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古滇人生产、生活、战争、祭祀等各方面的状况,重演了人们放牧、乐舞、纳粮及统治者率领人民出外播种等场景。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00多年前,孔雀就成了古滇人的灵感源泉,不单单在首饰上会有孔雀纹样,在许多青铜器上也会出现孔雀纹样。”谢汪蝶扬说。

古滇人的首饰

簪钗最常见 男女都爱戴耳环

507b9d1afdfa1aac21c909

507b9d1afdfa1aac21d60a

在司马迁的记录中,簪钗是古滇人常见的首饰。但古滇人的簪钗样式特别,有圆形、碗状、酒杯形等。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件西汉“持伞女俑”就是高髻插簪的形象。而在江川李家山发现的两对很长的金簪,十分特别,一对长30.6厘米,是用煅薄金片剪成形,簪首向上弯折很像银杏叶,它含金较多,色泽艳丽。

古滇国的居民无论男女都喜欢戴大而长的耳饰,而那种称为“鐻”的圆形耳环使用相当普遍。如石寨山滇国青铜器上“滇人负锄”中的平民百姓,“八人猎虎铜扣饰”中勇猛的男性猎手、武士,以及巫师、侍从等都无一例外戴着这样的耳饰。石寨山和李家山墓还发现了玉制的大耳环,整体似玉镯,两侧有穿孔,便于佩挂。在现今云南的一些民族中,仍有很多戴这类耳饰的。此外,还有用玛瑙制成的耳钉。

需要关注的是,古滇人对耳饰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他们通常拥有不下两个耳洞,成组佩戴耳饰。

古滇国的项饰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由许多圆形的金珠穿在一起的金项链。人们把它系于颈项并下垂至胸前,有的戴一两条,还有的同时戴四五条。这类金项链大多出自滇国的大墓中,是贵族使用的装饰品。第二种就是出土最多的孔雀石和绿松石项饰了,这类串饰由抛光磨平的孔雀石珠粒组成,是漂亮的装饰品。第三种是用玛瑙珠组成的项饰,漂亮的玛瑙珠饰做得很规整,还有珍贵的蚀花石髓珠,大约是来自西亚或南亚的舶来品。

古滇人的贵族

玉镯早就有了 是身份象征

507b9d1afdfa1aac21df0b

507b9d1afdfa1aac21e90c

扣饰是滇族腰间最有特色的一种装饰品,有圆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由于滇人衣着宽大,扣饰的存在非常必要,它们的背面均有一个矩形的钩扣,便于悬挂在人的身体或器物上作为装饰。扣饰中的圆形、方形为腰间的装饰,而一些少量的不规则形扣饰中,大一些的可能是装饰在棺椁或其他竹木器上使用的。此外,不同身份的人可用的扣饰也有区别。考古学者发现,这些铜扣饰主要集中在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两大墓地中,其他滇国墓葬数量较少,说明当时铜扣饰的使用并不十分普遍,多限于滇国上层社会。

对玉镯子的热爱,原来是从古滇人那里传下来的。考古发现,很多古滇墓都出土了扁扁的、宽边的玉手镯。谢汪蝶扬分析,这样的手镯一般是陪葬品,不会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地位。也有人认为这种宽边镯原本是用来挡住衣袖不使它滑下来,也许是防止武器不小心伤到手臂。也许制作精美的玉环纯粹为贵族炫耀的装饰。在实物中,这种玉镯也大多出自墓主的手臂上,有的还和铜镯同时使用。

此外,还有用金、银制成的臂甲,通过鎏金、金银错等技艺,雕刻着精美纹样。

当然,并不是所有古滇人都有“臭美”的资本。身份、地位、财力都是“臭美”的门槛。“即便是有资格‘臭美’的古滇人,也只有在祭祀、节庆活动等‘大场面’时才拿出首饰来佩戴。”谢汪蝶扬介绍,“每个时代的首饰都有其工艺特征,随着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透过首饰,可以窥探时间洪流一隅。”在谢汪蝶扬看来,首饰没有新老之分,古代有许多东西也是超前的。好的首饰并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减弱或丧失它的美。首饰源于人类对身体的自我认同,也意味着人希望通过肉体的装饰,展示自我意识,这就是首饰作为精神象征的缘由。(记者李双双)

Tags: 昆明人 祖先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