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昆明晋宁小伙结缘古滇文化 咖啡店内展示传统文化

晋宁,滇国故都,滇文化的起源地和发祥地。探寻晋宁文化,发现今日晋宁的“滇国故都·大美晋宁”活动,让一个参加活动的90后小伙与晋宁古滇文化结下了“特殊情缘”,在活动后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将晋宁新老文化以年轻的方式相融。

640.webp (8)

晋宁,滇国故都,滇文化的起源地和发祥地。探寻晋宁文化,发现今日晋宁的“滇国故都·大美晋宁”活动,让一个参加活动的90后小伙与晋宁古滇文化结下了“特殊情缘”,在活动后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将晋宁新老文化以年轻的方式相融。

“郑和”奇缘  

参加过活动的市民朋友们可能还记得,其中年纪最小的参与者陶宇泽把第一杯真正意义上的意式浓缩咖啡带到了晋宁,而在“滇国故都·大美晋宁”的活动中却找到了新方向,记者在一个月后重访,看到的是系着彝绣领带的90后小伙,在晋宁传统文化里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晋宁人,郑和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名人,郑和对晋宁人的影响从晋宁人一出生就开始了。”陶宇泽说,在参加活动时,他有缘结识了昆明市流动博物馆的馆长黄列宁,在与黄馆长的交谈中,他对郑和的认识更加深刻,郑和对于后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他的航海壮举,更多的应该看到郑和本身的品质和郑和文化对于后人的影响,但遗憾的是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于郑和的认识过于刻板。

“我们看到的郑和形象都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书本上还是网络上,都大同小异。”黄列宁介绍,他在做郑和文化展示的时候,很多时候要进小学和中学,但却很难吸引学生们的目光,这让他挺犯难。陶宇泽在黄馆长引导下,仔细查阅了郑和与郑和舰队的各种历史素材后,在一个专业设计小团队的帮助下,第一次把郑和与郑和舰队的固有形象进行了卡通设计:一个头戴官帽、手持宝剑、腰上挂着玉佩的Q版郑和就出现了。“这个郑和很可爱,让我们更愿意以此开始来接受和认识郑和文化。”晋宁一小四年级学生毛新怡说,他还把这个“小郑和”做成了书签放在课本里。

“古滇国”冒险

陶宇泽的咖啡店现在俨然成为了一个“文化传习馆”,墙上挂着来自晋宁不同地方的传统文化品,有晋宁双河非遗传承人唐兰英的彝绣作品、双河田坝村的秧佬鼓、六街乡大营村的虎头风帽等,而原来纯白的马克杯也换成了印制着典型的晋宁彝绣花朵的杯子,拿起来就知道是“晋宁制造”。

“经济的共融可以用数据、项目来展示,但对于历史和文化交流,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组合方式,晋宁,有着属于自己的浓烈和秀丽。”陶宇泽感慨,从“晋宁一日游”的深度看晋宁活动结束后,他一边马不停蹄地走访晋宁的非遗传承人,收集和了解他们的作品,一边到晋宁的村落里找寻传统文化的踪迹。

让文化“长脚”

晋宁的发展需要历史文化的积淀,更需要用心经营。对于延续一座晋宁生命的文化而言,晋宁也有着自己对未来的构建——传统的保护、文化的创意、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千年滇国的历史,带来文化的沉淀,特别是“古滇文化历史名城”即将开业,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晋宁将成为旅游的新热点,而遗憾的是唯独缺少原汁原味的文化产品。

“让晋宁文化自己长‘脚’走出去,文化本身是没有脚的,我现在做的就是为传统文化装上一双能够自己走路的‘脚’。”陶宇泽介绍,他收集以郑和等文化为主的晋宁传统文化元素,保留和吸收最精华部分,再进行创新,以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对晋宁文化进行宣介。目前,陶宇泽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文化产品,比如郑和形象第一次出现在手机壳、马克杯、风铃、钥匙扣等生活用品上,而唐兰英的绣品则脱离传统生活用品的形式,成为戒指、发饰等艺术品,还将把郑和的航海故事和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我们要把晋宁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用好,是晋宁人的使命感让我开始并坚持下来。” 陶宇泽说,让更多的人了解郑和、古滇国、晋宁传统文化,是一个有心的晋宁人该做的。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