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行者田正清:用镜头记录云南半个世纪的变迁

2007年,迪庆建州五十年时,田正清给州委宣传部送去了一组照片。《迪庆藏族》、《藏族好门巴——青翁》、《雪山峡谷展红旗》、《鸟的乐园》……每幅照片都凝结了这位云南老摄影家近60年的心血。

【田正清,云南著名摄影师。1958年进入昆明电影制片厂从事新闻纪录电影摄影、编导工作。其作品曾获文化部、中国文联等各部委奖项。2014年,田正清将50余年来在云南拍摄的照片、纪录片整理编辑成《云南人文地理摄影集》电子书,旨在为现实社会服务,为未来留下一份影像文献资料。】

2007年,迪庆建州五十年时,田正清给州委宣传部送去了一组照片。《迪庆藏族》、《藏族好门巴——青翁》、《雪山峡谷展红旗》、《鸟的乐园》……每幅照片都凝结了这位云南老摄影家近60年的心血。

彼时田正清已经结束了自己长达50年的记者生涯,但他马上又重新出发,脚步遍及云南本土以及世界各地。

他也开始用心整理起自己的作品,编撰成《云南人文地理摄影集》。其中,田正清对滇西抗战遗址的记录,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

见过田正清的人大多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白发稀疏、右手颤抖,坐久了憋不住尿。而也正是这样一位和自家爷爷无异的平凡人,用虔诚的镜头记录了云南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从照相馆学徒到摄影记者

1949年建国时,十五岁的田正清在昆明一家照相馆里当学徒。和当时社会的看法一样,田正清觉得,钟表与照相是不错的手艺。“文明,受人尊敬。”

田坦诚,当学徒时他完全对“记者”没有概念,家庭条件一般的他,不过是想掌握摄影技术,以后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随抗美援朝志愿军一同奔赴朝鲜的有位著名作家,魏巍。作家笔下,志愿军被称作是“最可爱的人”,而正是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等一系列战地文艺通讯,彻底改变了田正清。

“那个时候我在摄影公司,晚上念业余职业学校,当时读到了魏巍的一篇文章,觉得做记者太有意义了,一定要做一个他这样的人。”耄耋之年,田正清已记不起当时究竟是哪篇文章触碰到了自己终将被拨响的心弦,不过,自打那时起,他跨出迈向记者生涯的第一步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头。

1958年,文化部决定在云南设立一个制片厂,专门拍摄新闻纪录电影。“需要两个人,我是工人出身,又懂摄影,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德才兼备’,被选上了。”田正清并不掩饰自豪,即便过去近六十年,他依旧记得当时的另一个幸运儿,自己的老师,以及第一次采访。

“第一次出差是去宾川,报道水库,报道棉花丰收。当时非常重视钢、粮、棉、油,现在国家发展那么快,跟那个时代打下的基础分不开。”

第一次站在记录者的立场,用记者的视角打量身边的一切,田正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笑着聊自己当学徒时被欺负,笑着聊自己日夜兼程的辛苦,却在聊到时代变迁这样的大主题时落下了眼泪。

除了飞虎队,还有中国航空公司

因为出差到保山,上世纪五十年代,田正清了解到了滇西抗战。“当时知道的人不多,我知道后特别受触动,就开始关注。”

田正清笑称,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他到龙陵、腾冲、畹町等地采拍都要“偷偷摸摸地”。“我去过三次松山,我有一张照片,拍了松山的一棵树,这个是当时松山战役后唯一剩下的一棵树,你可以想象当时有多惨烈。”

田正清特别翻出了两张照片,“你看这个是什么?”一张照片上有几个外国人,他们站在登机口前;而另一张照片则是一架翱翔在空中的运输机。

“飞虎队?”云南网记者答。

“就知道你们会说飞虎队。这是中国航空公司。现在人们一提起驼峰航线,只提飞虎队,至于中国航空公司就不知道了。实际上在二战时候,中国航空公司也出了很多人才,运输了大量物资。他们每天工作16个小时,往返于昆明和印度,中间还要遭到日本人的拦截,牺牲了很多人。我们知道飞虎队,但忘记了自己中国人的贡献。我很为这个事情鸣不平!”

田正清说,为了还原这段历史,他查阅了各国的历史资料和新闻报道。“作为记者就应该把五十多年来拍的社会的方方面面留给未来,我制作了滇西抗战的光盘,给文史馆、档案馆,还差点被选入大学教材。”

当记者我很骄傲,值得骄傲

田正清的代表作很多,《中国云南抚仙湖》、《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以及记录下“公私合营”等重大事件的历史瞬间。

他至今仍记得自己的第一台相机是什么,摸到最顶级相机时的激动。“第一台是干片湿片那种,我用的是干片,还加了一块铁板。第一台数码相机是索尼的,用蔡司镜头。”

不过,比起自己的工具,田正清更以“能在现场”为傲。“当记者的这段时间我很骄傲,值得骄傲。我作为一个记者,尽到了记者的职责。”

即便从记者的岗位退下,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自1993年从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退休后,他开始到与云南接壤的越南、缅甸、老挝去,到金三角去,到韩国、日本去。“日本、韩国和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我退休后就到日本去拍汉式建筑,去拍‘三八线’。”他还希望能注册一个域名,开通个人微博,把五十年的历史传播出去。

作为老一辈摄影记者,田正清对修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我的照片非常真实,包含了我对国家、人民的感情,移山填海那种没有。”而他也希望后继的新闻人能把新闻理想传承下去。“记者,西方叫‘无冕之王’,作为新闻记者是一份崇高的职业,要真正站在人民的一边,反映真理。”(记者 李星佺 张成)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