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西双版纳怡人的民俗风情

来到西双版纳,总是被一种莫名的震撼所俘获,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庄严的佛塔、佛寺还有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傣族村寨,让人不能忘怀。

来到西双版纳,总是被一种莫名的震撼所俘获,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庄严的佛塔、佛寺还有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傣族村寨,让人不能忘怀。

传统的傣家竹楼通常一户一幢,外形看起来像一只孔雀,分为上下两层,楼上隔潮又通风,是人的居室,楼下是用来饲养牲畜,存放农具和杂物。四周围着竹篱笆,篱笆边种着仙人掌和小花果,拐角处或凤尾竹迎风摇翠,或蜜菠萝悬挂枝头,或香蕉树果实累累。身着鲜艳筒裙的傣家妇女,鱼贯而行在绿色果林树下,健美的身姿,轻盈的步履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金孔雀。真是翠竹掩映、花果飘香、竹楼怡静,人与景交相呼应。

去傣族人家拜访,要懂得他们“一脱、二摸、三不看”的规距。“脱”就是上楼梯之前要先脱鞋,“摸”是指竹楼中间那根柱子,傣家人奉为“神柱”,据说摸了会给人带来好运,不过摸的时候神情一定要庄严肃穆,不能嘻嘻哈哈。“不看”是指任何人不能去参观傣家人的卧室,傣家人迷信,据说外人看了会把人的灵魂带走。上了傣家的竹楼,热情好客的主人端来了一杯杯糯米香茶,这种特制的茶味道清雅醇甜,品一口唇齿留香。

傣家的“客厅”宽大且相当整洁,卧室围绕客厅顺着竹楼建了一圈,据说最里面住的是“老波涛”和“老咪涛”,未出嫁的“少多俚”一般住在靠楼梯的地方,这样做是方便那些晚上“捅”竹楼的“毛多俚”。卧室也是一个通间,中间用帏账隔开而不能用竹板,这样表示傣家人全家“一条心”。

家里主事的一般是女人,这多少有点像泸沽湖的母系社会。过去男方要“嫁”到女家做三年苦力,第一年“割橡胶”,这是个最艰苦的劳动,因为割橡胶最好的时间是半夜三四点钟;第二年去澜沧江淘“沙金”,这是过去傣族人主要的经济来源;第三年“种水稻”。经过三年的历练,表现好女家满意才会同意婚事,不然就会被“扫地出门”。

傣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对男人来说,学习傣文,受宗教教育,才能够受人尊重,以后才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所以傣族男子一般七、八岁就要进佛寺当和尚,学佛经。当和尚时间长短不一,除了少数终身研究佛经的,大多数只是学习和接受教育,因为旧社会傣族村寨没有学校。著名的云南十八怪之一“小和尚谈恋爱”就是指傣族的这种风俗习惯。到过西双版纳的人,如果只迷恋于那旖旎的热带风光,却没有去品尝一桌傣家风味的宴席,还算不上领略了孔雀之乡的美丽风情,谙熟了傣族文化独一的特色。

饭以“香竹饭”和“菠萝饭”最为著名。香竹饭是把糯米塞到细长的香竹竹节里,加上水,在火炭上烤出来的。菠萝饭则是菠萝挖去菠萝心填上紫糯米,在甄锅里煮。做出来的饭米粒晶莹柔软,弥漫着竹香与菠萝的甜润,吃起来清新爽口,回味幽长。傣味菜肴原料和烹调技法就更加独特,花样繁多。有香茅草烤鱼、苦凉菜、炸牛皮、炒芭蕉花、酸笋鸡、水香菜、刺五加、臭菜煎蛋以及许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和傣式烧烤。。。。。。味道鲜美,酸辣可口。

最绝的是一种叫做“喃泌”的傣式酱,据说将青菜苔熬成泥,加入适量的水和盐巴调成墨绿色的糊状后晾干,待酸后即成,混合了蔬菜与辣椒的味道,适宜添加到米线和米干中作调料,味酸而鲜,令人食欲倍增。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