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养老新模式 唱响“夕阳红”

天气渐渐转凉,已经在昆明避暑三个月的孙杰老人,就要带着老伴准备离开。这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妻,每年夏季都不远万里来到昆明,入住滇池边上的一家养老院,这里凉爽而湿润的气候让他们倍感舒适。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

养老新模式 唱响“夕阳红”   

 

 

   美编李静/制图

   董翠菊经常带着老人们外出呼吸新鲜空气。  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供图

天气渐渐转凉,已经在昆明避暑三个月的孙杰老人,就要带着老伴准备离开。这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妻,每年夏季都不远万里来到昆明,入住滇池边上的一家养老院,这里凉爽而湿润的气候让他们倍感舒适。

其实,每年暑期或是冬季,不少像孙杰老两口一样的老人都如候鸟一般来到昆明避暑或过冬。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便成了最佳落脚点。

不仅是“候鸟式”养老,目前,度假区建成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成为本地老年朋友们养生、休闲、理疗、聚会、健身的幸福家园。大家每天齐聚一堂,饿了就在中心食堂就餐,其余时间练练书法、听听讲座、玩玩棋牌,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这也是度假区结合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立体式养老体系的有益探索,是度假区擦亮“中国养生养老示范基地”这张名片的有力举措。

让老人安心养老 

“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是我国千百年沿袭下来的养老观念和模式。但随着现代生育观念、生活节奏和生存压力的变化,这种传统的养老观念和模式也受到冲击,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7%。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亿,占比达到10.8%。

记者从昆明市民政局获悉,截至2016年12月底,昆明市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有106.0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8.9%。其中,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3.9%;空巢老年人有24万多人,占老年人总数的27%;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19万多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8%。

“养老院这个概念至少出现了十多年,但这么多年来,云南整个行业水平参差不齐,运营模式单一、资金匮乏、管理不善等限制了发展。”云南省老年护理协会会长李晓珠认为,必须加快养老行业的发展,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来自昆明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20所(其中,农村敬老院48所、公办老年福利机构6所、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66所),现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5个,共有养老床位32900多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达31张。

但在李晓珠看来,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养老行业的市场需求。“在云南省老年护理协会成立之前,我们团队人员用8个月时间走访调研了全市的养老机构。一些养老机构存在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从业人员技能不够过硬的问题。”李晓珠表示,目前全省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行业标准,行业机构都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

度假区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院长董翠菊就深有体会。“2000年,我在医疗系统的老年病科上班,接触了很多重症监护室的老人,就觉得如何让老人安心养老是一件大事。2010年有机会接手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之初就只有我和一个护士,全部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这些年情况好多了。”董翠菊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已有50多人组成的专业团队,配置了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呼吸机、血糖仪、动态心电监护仪等医用设备,以及自动护理床、康复按摩床、功能康复仪等护理设备。

走进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楼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为住院部,三楼是康复养老区域,入住的大部分为高龄老人,护工们在照顾他们生活起居的同时,还要辅助进行康复训练。

董翠菊介绍,中心能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健康保健等专业化服务,满足生活照料、疾病照料、心理治疗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建立“护士为主、护工为辅”的方式,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制定不同的服务方案,开展全方位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这里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我们这里是全省唯一一家高龄、高残老人超过95%以上的养老中心,隔一段时间还会组织老人们外出活动,成立7年来从未出现家属投诉的情况。”在董翠菊看来,养老中心不仅仅要让老人吃饱穿暖,还要让他们能感受到家人一样的关心和爱护,实现快乐养老。

“在省科协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协会正在组织编写《云南省养老护理管理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一书,为全省即将启动的养老院能力提升检查工作提供行业标准。”李晓珠透露,目前协会已经建成云南省老年信息服务平台,搭建O2O服务平台,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让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社区

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只是度假区近年来打造立体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度假区实体化管理以来,就把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列入度假区经济建设重点发展目标。

2009年以来,度假区先后出台了《度假区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度假区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工作的通知》《度假区老年人暨残疾人慈善救助实施方案》《度假区2011—2015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度假区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运营办法》等政策,为科学规范管理、发展老龄事业提供政策保障。2012年,度假区被评为“中国养老养生示范基地”。

在经费保障方面,2015年-2017年,度假区养老服务经费投入共计623.8万元,平均增幅102.55%。其中,根据《度假区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运营管理办法》,2016年,度假区为海埂片区544名8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价值48.96万元的居家养老服务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就近由海埂片区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生活服务、陪护照料、医疗、康复理疗、文娱等居家养老服务,解决老人生活实际困难。

目前,度假区共有老年协会17个,建有大渔敬老院1个公办敬老院,怡景社区、卫城社区、怡和小区、大渔社区、大河社区、海晏社区、大坝社区等7个公办民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颐康缘养老服务中心、金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莲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3个公助民营的民办养老机构,总床位568张。

“度假区加强公办敬老院服务管理的同时,建设社区全覆盖的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此外,还整合辖区优美的自然风景、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发挥各疗养院、酒店等旅游服务企业优势,面向全国,以及东南亚、南亚国家,提供生态养老、文化养老、旅游养老服务。”度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随着城中村改造进程的加快,将逐步建设2个街道17个社区全覆盖的社区居家日间照料中心。

在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方面,度假区以政府为平台、社会托管为助力,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会管理的方式,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能量,为居家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实现老年人就近享受养老服务。

以怡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例,该中心一楼设有接待大厅、营养餐厅、爱心超市、养生康复中心;二楼设有会议室、多媒体室、棋牌室、休闲音乐大厅、露天休闲吧;三楼设有书画室、心理咨询室、休闲茶吧、午休室。特别是养生康复中心还有名医坐诊,专门针对老年病、慢性病、严重颈腰椎病、风湿关节炎、内分泌失调等进行康复治疗。

来自北京的孙杰对日间照料中心也很感兴趣。“昆明的气候很适合养老,要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能配套相应的住宿条件,各项设施配套较为完善,我们很愿意每年夏天固定来住上两三个月。”孙杰和老伴已经连续三年在昆明避暑,前两年都辗转于不同的养老院,甚至租住小区居民房,今年才在护工的引荐下入住了滇池边的颐康缘养老服务中心。

让企业推进

休闲养老产业

近年来,昆明市委、市政府正依托春城浓郁的民族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养老产业。

《昆明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未来,昆明将积极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健康医疗旅游、老年康复等养生养老产业,特别针对疾病康复、预防脑衰、女性减肥、体能提升以及亚健康和慢性病的预防、调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候鸟式休闲养生养老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度假区已经引进绿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拟在大渔片区投资开发建设绿地春城·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项目,该项目利用大渔片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集医、康、养、游于一体,包括高端国际医院、国际医美中心、国际精准医疗中心、运动康养休闲基地、中医汉方养生基地、滨水艺术工坊、精品养生基地、垂直康养中心、健康研发创投基地等,将建设成为集“医康养”核心产业功能和“产学研”“文商旅居”辅助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项目。

“项目正在推进前期的相关工作,建成后将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度假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城中村改造进程,逐步建成6个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继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伙伴养老、共享和谐、安享晚年的“立体”养老模式。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十三五”社会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十三五”期间,度假区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力量在发展养老服务业中的主体作用,发展居家养老,推进机构养老,搭建服务平台,建设活动载体,创新养老模式,全面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体目标是新增养老床位200张以上,实现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护理型床位比例达到30%的目标。到2020年,度假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建设覆盖率达90%以上。

记者缪亚平报道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