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屏边点绿成金注入发展新动能

屏边的发展始终与绿色相伴。特别是近年来,屏边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生态优势,提出一系列绿色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蓝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凝聚起澎湃的绿色发展动能。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本报记者 崔仁璘 文/图

屏边苗族自治县,山山相连,绿色在其间恣意蔓延。

走进这片或许略显单调的绿色,却会发现她是如此的色彩鲜明,充满活力。猕猴桃、荔枝、枇杷等绿色产业在这里开花结果,为山区群众带来真金白银和惠及后世的财富,也为屏边的发展拓展出巨大空间和无限可能。

屏边的发展始终与绿色相伴。特别是近年来,屏边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生态优势,提出一系列绿色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蓝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凝聚起澎湃的绿色发展动能。

从绿色出发

寻找持续发展新方向

13.8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74.95%的林地面积,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02%,坐拥大围山国家公园。但在这优良生态环境的另一面,却是山区面积达99.3%,区位优势小、工业基础弱,贫困人口多的现实。2015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06户51540人,贫困发生率达39.79%。

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跨越发展,重担在肩,屏边要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1999年,杨国安作为引进技术人才,从澜沧来到屏边种植荔枝。18年来,他见证了屏边荔枝从只开花不结果到拿下2017年全国优质荔枝擂台赛中荣获金奖、从零零星星到规模化种植、从农户质疑到靠此发家致富、从冒充泰国荔枝才卖得出去到外地荔枝纷纷冒充屏边荔枝的发展过程。

玉屏镇卡口村荔枝种植基地里,年产值600万元的1000亩荔枝林散发着满满能量。此前,这里不过是荒山荒坡。也是在这里,20多户曾经过着穷日子的农户通过承包种植的方式,过上了平均年收入达15万元的富裕生活。

10多年的历程,让杨国安感触颇深:“屏边荔枝之所以能在市场脱颖而出,技术支撑是其一,而最关键的是屏边干净的水源,干净土壤,洁净的空气,淳朴的人文环境,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中国荔枝生长的一块天然沃土,将会成为荔枝产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辉煌。

杨国安的感触正来自于屏边对发展道路的思考与选择。

以史为鉴——生态恶化与贫困总是相生相伴,粗放型和资源掠夺型发展,虽能迅速获利,但无异于竭泽而渔,终会陷入贫困—环境恶化—进一步贫困的恶性循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屏边的发展必须对脚下的山川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不但要眼前的脱贫致富,还要留住绿水青山,为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守住一方青山绿水,总能为百姓找到“致富的钱”,总能找到发展的路。

缘此,屏边从绿色出发,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让绿色和扶贫相互契合,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全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原动力,用绿色发展推动精准扶贫,以脱贫致富实现绿色崛起,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绿色脱贫之路。

由绿色而生

打通青山变金山新路径

在玉屏镇前进村委会村民白家生眼里,眼前的青山绿水不再是“清汤寡水”。

通过把自家4亩山地流转给公司种植猕猴桃,靠着租金和在公司打工的工资,一年下来,白家生有近3万元的收入,“家里买了摩托,去年还盖起了新房。如果像以前只是种点包谷过活,现在这种日子真是只能在梦里想想。”

对于他来说,产业和生活的变化,来自机遇。但在这背后,是屏边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发展生态产业的科学规划和精准布局,真正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过程。

“发展生态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屏边发展的根本之策,而科学的绿色发展定位、前瞻的绿色发展规划、精准的产业切入点,则是长效、高效发展的关键。”副县长万执政介绍,为实现产业精准、扶持精准、发展精准,屏边形成了“调查定调—差别规划—确定规模—制定标准—把好源头—科学管理—树立品牌—拓展市场—形成支柱”的生态产业推进体系。

由绿色而生,从2013年起,屏边立足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丰富等优势,全面开展以荔枝、猕猴桃、枇杷三大特色产业为主的“十百千”工程:“十”即在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发展荔枝10万亩、在海拔900米—1400米之间发展枇杷10万亩、在海拔1400米—1800米之间发展猕猴桃10万亩;“百”即重点打造100个优质高产特色产业示范园;“千”即重点发展1000户特色产业种植大户。以此带动7500户25500人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致富。

规划好了农民将来建房、买车的“钱路”,屏边同时为他们谋划了“盐巴、辣子等眼下的生活钱”——大力发展杉木、桤木、草果等“三个30万亩”速生丰产林和林下种植,和以山地鸡为主的林下养殖。

为让生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屏边县出台一系列措施,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

探索创新产业贷款模式,对在县域内发展“十百千”产业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营主体和农户给予贴息贷款支持,仅2016年,就发放产业贷款2.36亿元。

加大科技投入及配套力度,建立了猕猴桃、荔枝母本园,成功申报云南省基层专家(荔枝)工作站。不断加大科技服务力度,从品种、地块选择、规划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农户进行培训和长期跟踪指导。

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促成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良性联结,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有序推进大产业发展步伐。

向绿色而进

开启绿色崛起新篇章

新现镇新现村委会舍古村村民李子清作为全村第一个种植枇杷的人,经历了背着枇杷到开车拉着枇杷出去卖的过程。30多亩800多棵枇杷树,如今能为他带来10多万的收入。

“全村人都在种枇杷,年收入多的上10万,少的也有万把元。”李子清说。

在大围山山脚,红河州大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1330亩猕猴桃已经挂果,总经理刘洪伟算来,今年将有600万元左右的收入。“公司的猕猴桃卖到上海、广州等地,根本不愁销,同样的品种,屏边种出来品相味道都要好于其他地方,这其中的奥妙,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眼见投资就要回本,刘洪伟正盘算着投资猕猴桃的加工和冷链,延伸产业链条。

在10多公里外的王家村委会,屏边华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猕庄”已具雏形。几年前,在外地种葡萄的总经理科林吉偶然吃到了屏边猕猴桃,其独一无二的口感,让他毅然来到屏边种植猕猴桃。“公司将依托猕猴桃产业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从种植、销售到高端休闲旅游的观光农业。”摊开发展规划图,科林吉底气十足。

如李子清这样的个人发展,反映着一个地方的进步;而像刘洪伟和科林吉这样的商人,敢于把身家投资在这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屏边正在绿色中崛起。

截至目前,屏边县已累计发展荔枝5.6万亩、猕猴桃5.48万亩、枇杷6.56万亩。建成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81个,投产面积1万余亩,总产量0.45万余吨,直接经济收入1亿余元,实现了4105户16524人达到脱贫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0元以上。

5年的砥砺发展,屏边县先后引进和培育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生态产业82家,“屏边荔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绿色食品认证,荔枝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区域规划。百里枇杷大峡谷及枇杷庄园经济带、百里荔枝大峡谷及荔枝庄园经济带、百里猕猴桃环城休闲庄园经济带,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型。

审视产业结构,围绕绿色生态,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屏边。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功能,屏边不断拓展“慢、闲、静、养、探、创”新六要素。大围山国家公园、滇越铁路人字桥景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滴水苗城特色小镇成功申报创建全省一流特色小镇……旅游与城镇、文化、农业、林业、生态建设等产业逐步融合发展。仅今年上半年,全县预计接待游客53.03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60.78%。实现旅游总收入4.17亿元,增长30.11%。

伴随绿色的不断延伸,“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县城”等一批荣誉也花落屏边。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