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美编 张维麟 画
话题
通过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模式,龙陵大幅提高了全县森林覆盖率,切实改变了过去林业产业散、小、弱的状态。如今的龙陵,正以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方式,生动描绘出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画卷。
坚决保护森林资源
树立绿色理念
初冬时节,龙陵依旧是绿色葱茏,山间田里充盈着丰收的气息,绿色产业画卷跃然眼前。
一段时期以来,龙陵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林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林业发展思路,以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山头戴“帽子”,山腰披“衣裳”,山脚穿“鞋子”的“绕山转”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27.1%上升到现在的70.08%,林业用地面积达334.73万亩,有林地面积283.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521.29万立方米。
同时,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小流域治理面积达60%以上,形成了良性生态系统;实施生态公益林、防护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共投入农水、林业开发、生态建设项目资金6亿余元,将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地逐年退耕还林;鼓励县内外农户和开发商以农商联营、农户之间联营、农户以土地或劳务入股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退耕还林和“四荒”开发;实施了“两江四路”(澜沧江、怒江,320国道、云保路、大保路、保龙路)生态恢复治理和绿化荒山行动。
按照“生态、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方针,龙陵全面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封山育林,严禁伐木烧炭,建成了两个机制炭厂,为工业、生活用炭提供了保障;抽针补阔,在针叶林区补种阔叶树种涵养水源,限制种植针叶树,提倡营造阔叶林,对全县18万亩杉木批量采伐后补种上西南桦、旱东瓜等阔叶树;开展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成了1.86万个沼气池、省柴灶3.2万余户、太阳能热水器2.7万余台。
龙陵是全国杉木主产地,为延伸产业链和深度开发利用资源,该县木材生产企业积极探索废物利用新路径,利用边皮板、碎木屑等边角余料,生产机制炭或种植石斛及人工菌所用的基质,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
据统计,通过这些有效举措,全县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万吨,减少薪柴1.6万吨,有效保护森林植被5万余亩;同时还为农民减少砍柴务工10万余个,带来经济效益1000万余元,每年可为农户节省生活用能开支1800多万元。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推进转型发展
在巩固提升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龙陵着力打造核桃、石斛、咖啡、坚果、油茶、糯橄榄等后续产业,做大做强三大“绿色”产业,即:突出特色+绿色,催生精品农业;打造绿色长廊,做大观光农业;致力持续发展,打造循环农业。
具体做法上,即围绕怒江、龙川江、小黑山·蚌渺湖、苏帕河·勐蚌四条生态康体旅游线路,着力发展观光农业。如今,在这4条“绿色长廊”上,分布着100多家农家宾馆、旅店和农家乐。在沿江乡镇重点发展热带水果、林下种养殖业、反季蔬菜等产业。发挥勐蚌、木城天然牧场优势,大力发展黄山羊养殖业。
龙陵还制定出台了土地、税费、水电、用工、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县内外开发商发展林业产业。一批批投资主体进入龙陵,推动全县林业产业高速前行。该县先后引进云南恒冠泰达、云南品斛堂、松山龙魁茶叶公司等100多家龙头企业(大户),投资60多亿元种植褚橙、石斛、优质茶等,形成了林药、林果、林畜(禽)、林下特种养殖四大产业链;建成了生物资源产业园区,落户园区的企业(大户)已达50余户,投入资金30多亿元开发石斛、茶叶、核桃系列产品,吸纳3000余名务工农民。
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龙陵形成了对山林资源的立体开发。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区域为主,发展林下药材产业,全县种植石斛近万亩、重楼1.2万亩、草果3万亩,带动3万余农户致富;以荒坡、灌木丛林山地为主,发展核桃、板栗、坚果、咖啡、茶叶、热带水果等产业;以针叶林区和天然草场为主,在山间林草中放养猪、牛、羊、土鸡等,全县已建成畜禽养殖小区11个、重点村59个,扶持科技示范户1300余户,带动6万余农户饲养畜禽增加了收入;此外,还在象达、勐糯建成两个特种养殖园区,发展栗果猪、竹鼠、刺猬、蚂蚱等特种养殖,成立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产业贡献率正在逐步释放。
目前,龙陵县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三大产业形态都有涉及、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在第一产业形态上以发展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及林下基地为主,第二产业形态上以发展木材、干鲜果、木本油料、森林食品、生物质能源等粗精加工为主,第三产业形态上以发展森林旅游、森林生态休闲、林业技术服务等为主。
有效带动农户增收
创新产业模式
曾经,龙陵县林业产业基本徘徊在资源消耗型范畴,不仅散、小、弱,效益低,而且资源浪费严重,破坏了生态,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广大农户守着绿水青山就是没法将其变为金山银山。
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连片开发”的发展思路,龙陵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近年来先后建立各种农产品种养基地100多处、农民专业合作社287个、农产品初精加工“大嫂车间”1000多个,成功打造龙陵紫皮石斛系列产品、香归银毫、勐蚌荞面馃、龙陵黄山羊等100多张精品农业名片,切实带动了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林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龙陵打通了林地集约经营“瓶颈”,盘活了森林资源,产业基地建设风生水起,新建核桃、优质茶、油茶、石斛、干鲜果基地100多万亩,其中万亩连片的基地5个。
林地确权发证后,提高了林业的资源利用效益,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荒滩,如今成了备受青睐的抢手货。碧寨乡以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开发商租赁承包荒山发展林业,全乡引进8家开发商,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连片种植核桃、牧草、石斛、咖啡、坚果、红木等2.4万余亩,成立专业合作社8个,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经济林果1.7万余亩。山林被有效利用起来,真正活了林地,热了林业,富了农民。
果树在生财,不结果的树也能增值。龙陵县林间野生石斛种植基地老板杨从彩租赁了1100余亩山林,采取“树上种石斛,树下种中草药”立体种植模式,让树站着也能生钱,不砍树也能增收。他在活树上种植石斛800余亩,树下种植重楼、茯苓、纹党参、香菇等300余亩,年创产值80多万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全县活树种植石斛已达3000余亩,正在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抓住发展机遇,龙陵引导扶持农民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造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林业产出效益逐年增加。全县经济林面积已达120多万亩,去年实现林业总产值9.34亿元。
本报记者 余国鹏 通讯员 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