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做过销售,跑过运输,还当过老师,然后来这里做讲解,可以说是个有故事的人。”见到松赞林景区讲解组副组长此吾时,他以这样一段话作为自我介绍。
此吾记得很清楚,2009年9月,松赞林景区刚成立,他就到了这里做讲解。“当时的想法就是,我是藏族人,到松赞林景区讲解藏文化,是件有意义的事。”怀着这样的初衷,此吾一干就是8年。
期间,此吾看到,松赞林景区规划建设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把这里作为了解藏文化的必到之地。现在,每天来松赞林景区的人少则1000人、多则3000人。
“每天我为五湖四海的朋友进行讲解,很多游客对原本陌生而神秘的藏文化有了了解。为此,我感到自豪。”此吾告诉记者:“这些年我都没想过再换工作。”
在离松赞林景区约90公里外,来自巴拉村的格桑次仁每天都要主持巴拉格宗景区的藏族歌舞表演。“朋友们,刚刚教大家的藏语‘干杯’怎么说?”有游客回应后,他说:“我听到有人说‘熊大’。那‘光头强’在哪里呢?”游客们笑声一片。
格桑次仁做主持和导游已经有10年时间。他对自己的描述是,平时性格安静,但一开始教游客说藏语、介绍藏族歌舞、邀请大家品尝酥油茶和青稞酒,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激情澎湃。
格桑次仁说,曾经的巴拉村因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贫穷。2007年巴拉村开始发展旅游,村民逐渐加入到讲解、表演等工作中,现在每户每年都有7万到8万元的收入。更令他们骄傲的是,巴拉格宗呈现给游客的各种文化旅游项目都是村民自己设计的,每天都有上百名游客参与,大家一起玩得很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