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听,多彩的石头会“唱歌”

8月底,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将石林圭山镇有600年历史的糯黑村“石头彝寨”洗刷得焕然一新,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混合草泥的清爽味道。

糯黑村里回荡着撒尼欢歌。昆明日报 黄晓松 摄

8月底,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将石林圭山镇有600年历史的糯黑村“石头彝寨”洗刷得焕然一新,空气中弥漫着雨水混合草泥的清爽味道。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几名学生,背起画板、画笔,走出他们这段时间在糯黑村写生采风所食宿、绘画的四通园客栈,将雨后糯黑村的别样景致记录在画板上。

“从我小时候记事开始,就经常有很多背着画板的艺术家来我们糯黑村写生、采风,后来又有许多绘画艺术方面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在云艺一位教授的建议下,我开起四通园,既是艺术家和学生的集中地和落脚点,又是游客体验糯黑民族风俗文化的彝家乐。”糯黑村四通园客栈的老板阿文说。36岁的阿文皮肤黝黑,是个典型的彝家汉子。这段时间是一年中烤烟收获的日子,他和妻子要尽可能帮家里收割、烘烤、交售烟叶,不过,近几年来,四通园客栈已成为他们家最主要的产业。如今,在糯黑村,陆续建成了12家彝家乐,其中有3家可常年接待游客。

阿文家的四通园,是一幢新式但保留着糯黑村石头寨古色古香特色的建筑,与由石板房、石头墙、石板路、石板广场、石磨、石碾、石台组成的多彩的“石头世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在四通园客栈室内,有阿文摆设的大三弦、刺绣制品等具有浓郁彝族撒尼文化特色的标志性装饰物,墙上挂满了多年来画家们写生、采风留下的糯黑风土人情主题画作。

“云南本土艺术家在我们糯黑村留下了许多画作,在他们的眼里,糯黑宁静、淳朴、天然,符合对田园生活的所有想象。”阿文自豪地说,糯黑村风景色彩丰富、构图多样,石头寨、核桃树、红土地、谷堆和绿色田园融为一体,为画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这个暑假,阿文的四通园客栈先后迎来数百名采风、写生的艺术家和学生,以及自驾前来的游客。

“这次来我想做一个村风、民风方面的主题。听阿文哥说起糯黑村封山碑记和密枝林的故事,打算构思一幅反映村民团结和谐生活的作品。”趁暑假最后一段时间前来采风的云艺设计专业学生陶洋,找到了在村庄中心彝族文化博物馆旁的小学围墙上阿文所说的印刻着一块高0.85米、宽0.55米、首部横刻“封山碑记”四字的青石碑。石碑清晰可辨的刻字,记录着百余年前糯黑村祖辈为保护石料、草木等自然资源所立下的公约。

百余年来,一代代糯黑村民自觉遵循着祖辈在百余年前立下的“村规”,塑造出淳朴、团结、和谐的优良村风民风。保护生态环境和遵循传统文化,是如今糯黑村保留数百年风貌和历史人文、成为艺术热土的原因。

近几年,糯黑乡村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除接待采风、写生的艺术家和学生外,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市民、游客结队而来。接待团队时,阿文和妻子都会热情招呼大家入座,将香气扑鼻的圭山黑山羊、黑山羊乳饼、圭山“土飞鸡”和土鸡蛋、圭山老腊肉、骨头参、“面耳朵”等原生态圭山彝家美食摆满饭桌,穿戴起撒尼服饰,手端美酒向客人们唱响撒尼祝酒歌,让客人品味撒尼美食,感受撒尼人家的热情好客。

如今,阿文正在四通园旁建设糯黑艺术长廊,期待建成一处艺术家交流、举办艺术展览的中心,同时为糯黑石头寨新增一处体验人文风情的地方。(昆明日报 记者 莫衍 邹腊 通讯员 许奇 冯云春 报道)

Tags: 石头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