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小罐茶里看传承:这是一个磨性子的事

独具风情的小罐茶(亦称“雷响茶”)是保山昌宁重要的民间茶俗、茶艺文化。昌宁山区多雨,一年到头阴冷潮湿,家家户户的屋里都备有火塘。

独具风情的小罐茶(亦称“雷响茶”)是保山昌宁重要的民间茶俗、茶艺文化。昌宁山区多雨,一年到头阴冷潮湿,家家户户的屋里都备有火塘。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清早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火塘边,取一小撮自家土法晒制的干茶,放入一只土陶茶罐中,架在火塘上烘烤,烤好后,把刚烧开的开水注入茶罐。在当地,第一泡“小罐茶”,只有家里的尊长和尊贵的客人,才能享受得到。

这天一早,昌宁县漭水镇共裕社区寨子小组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的火塘边,95岁高龄的老人王国龙一边品评着孙女王彦清烤的小罐茶,一边讲述着自己与茶的故事。

“火太急,有些糊有些生,等着我再教教你。”王国龙重新烤了一罐茶,对孙女说:“煎这小罐茶,是一个磨性子的事。我们过去农村说媳妇,很多人家都会用煎茶来考验年轻人,看看他是不是有耐心。”

喝完小罐茶,王彦清扶着爷爷来到灶前,让爷爷教自己做茶叶。从看茶叶的萎凋开始,炒茶、制茶、晾茶,每一个环节,老人手把手教着孙女。看着孙女揉茶不对,老人亲自做起了示范。他说:“炒茶得炒到刚刚好,揉茶也得轻重均匀才行。你们年轻人性子太急,得慢慢磨。”

揉好茶,王彦清拿出了一个篾制的烘笼,在烘笼下面放上一盆火塘里的余火,与爷爷一起制作自家的独门产品“把把香”——把揉好的茶一片片理好,用棕叶捆成小把,整齐地放在烘笼里。王彦清说:“这种制茶方法是我阿公想出来的,用火的余温和太阳的温度一起让茶干燥,口感很特别。这几年做茶,我感觉有太多的学问了,我要多学点,争取做出不一样的茶叶。”(云南日报通讯员 吴再忠 文/图)

Tags: 性子 这是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