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软仔石榴喜获丰收
姚安县实施“5+2+1”工作法,干部积极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
养殖肉牛促增收
今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姚安县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强化措施补齐短板,精准施策,真抓实干,砥砺奋进,攻坚克难,掀起了一场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大会战,全力以赴确保实现2017年克期脱贫摘帽的目标。
制度创新 强化顶层设计压实责任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姚安县首先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创新制度,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做到统筹谋划在部门、项目主体在部门、组织开展在部门、督查评估在部门、总结报告在部门、考核问责到部门,进而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局面。
选派了8名县处级领导到乡镇担任党委第一书记,负责组织和领导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县组建了由249人组成的40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并在全州首创性地建立“挂包帮扶联席会议”制度——驻村工作队、乡科级干部、县处级干部每周分别驻村5天5晚、2天2晚、1天1晚的“5+2+1”工作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确立追究问责制,促使帮扶责任落到实处。
全县还建立了责任承诺制度,在层层签订脱贫退出责任书的基础上,全面执行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金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每人交纳10000元保证金;其他县处级实职领导、各乡镇党政和乡科级部门主要领导每人交5000元和3000元的保证金;保证金统一交县扶贫办专户储存,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验收奖惩制度。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挂村帮扶任务和当年脱贫退出任务,并顺利通过国家及省州逐级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的帮扶责任人,可全额退还保证金。反之,相关责任人的保证金将全部被收缴,并追究相应责任。
为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全县上下均按照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时序安排,盯紧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工期,挂图作战,滚动推进,把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月周日,严格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加强考核,突出目标和结果导向,在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群众自愿认账、政府科学认定、社会普遍认同,确保脱贫成效不含水分。
姚安县还不断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强与中央及省州挂点联系单位的沟通协调,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伍”;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大力实施以群众为主体的扶贫开发项目,努力依靠群众力量办成群众受益的事。
强化制度建设,严格监督执纪必不可少。为确保真正实现“廉洁扶贫”和“阳光扶贫”,姚安县发改、财政、审计等部门还携手加强项目管理,对项目审批、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都严格监督审查。
上下联动 发挥“四面红旗”引领作用
紧扣今年克期脱贫摘帽的决战决胜目标,姚安县坚持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并在全县77个村(居)委会全力培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四面红旗”,以此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和改革发展工作。
县委及时成立脱贫摘帽攻坚指挥部和3个脱贫摘帽攻坚工作组、3个脱贫摘帽专项纪律督查组,加强工作统筹和督查。县级部门勇于担当,切实履行抓主业、抓主责的职能,对标对表,牵头落实。
乡镇一级扛主责,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抓好当前助农增收的产业项目,又着眼于群众长远稳定增收,坚持生产组织重心在村级、营销服务重心在乡级的原则,积极牵线洽谈订单农业,培植本地种养殖企业,整合农林水畜等力量,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的产销问题,有计划、有质量地发展增收产业。同时,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加紧谋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村组一级则强引领,增强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感与主动性,抓好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协调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和群众投工投劳等问题;强化“一村一品”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意识,每个村集中力量打造1个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采取“合作社运作经营、农户持股参与、村党支部搞好综合服务”的方式发展生产,形成“先富帮后富、集体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氛围。
今年6月,光禄镇小邑村、栋川镇地角村、官屯镇官屯社区等 12个村(社区)因为工作成效突出,分别被授予姚安县2017年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红旗村”荣誉称号。
“通过评选‘红旗村’,进一步弘扬了先进,为引导广大村级基层组织拓展视野、理清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树立了标杆。”县委书记冯毅总结道:“这为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带动全县各项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形成最强攻势
对照2017年脱贫摘帽的标准和指标要求,姚安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集中资金、项目和力量,因地制宜重点抓好今年退出乡镇和行政村项目的实施,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乡、村、户和人头,全面实施设施改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易地搬迁等11大脱贫攻坚行动和产业扶持、道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16项到村到户措施,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形成脱贫摘帽的强大攻势,确保年底如期摘帽。
为此,全县坚持长效产业与短效产业相结合,用好用活金融扶贫政策,扶持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村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投入扶持资金1518.5万元,扶持3个贫困乡镇、19个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4个,在所有贫困村创办“爱心超市”,切实解决“两无户”增收问题;筹措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2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肉牛、蔬菜种养殖等增收产业;投资1.7亿元建成姚安县无公害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引进省州县农业龙头企业33户,逐渐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整合筹集资金,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进一步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全县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刚性任务,进一步完善劳务对接协作机制,提高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开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行动,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
目前,全县已投入就业培训扶贫资金284.5万元,培训23期,培训贫困劳动力4420人,实现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2644人;认真开展沪滇扶贫协作上海杨浦区帮扶工作,深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教育卫生支援、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合作,努力打造沪滇扶贫协作典范。
此外,姚安县还结合扶贫对象动态调整,认真核实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给予多重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抓好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事业,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据统计,姚安县去年共整合投入专项扶贫项目资金10.23亿元,实施扶贫乡级推进项目3个、行政村和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19个与28个,基本完成了1个贫困乡镇、5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和1257户、4900个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任务。
今年,在巩固提升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姚安县正紧盯尚未脱贫的2个乡镇14个贫困行政村和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后锁定的3744户12227人,严格对照脱贫退出认定标准和程序,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完成省、州下达的脱贫退出任务,力争全县达到5条退出标准,圆满实现贫困县摘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