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小小红树莓“敲开”致富门 覆盆子成了农民的“富盆子”

“以前我们种玉米亩产值在1000元左右,自己还要投本钱,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他们,每个月在他们这里上班还能领2000块钱工资,生活改变很大……”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安南村拖枝坝农民陈立新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

“以前我们种玉米亩产值在1000元左右,自己还要投本钱,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给他们,每个月在他们这里上班还能领2000块钱工资,生活改变很大……”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安南村拖枝坝农民陈立新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

搭上“扶贫快车”

安南村位于香格里拉市东南部高海拔山区,全村7个村民小组沿着旅游东环线分散于大山深处的公路两则。这里高山连绵起伏,世代居住着彝、藏、回等少数民族。全村共553户1900多人。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观念守旧,当地群众还延续着半农半牧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一直在贫困线下挣扎徘徊。全村贫困人口达307户、1190人,占全村人口的60%,占该市贫困人口的5%,是三坝民族贫困乡内的绝对贫困村。

2016年,种了一辈子庄稼的陈立新搭上了一趟“扶贫快车”,领取了每亩450元的土地流转金,并进入树莓基地打工。当年底,全家的年收入超过2万元,连住房也重新盖成了楼房。陈立新的脱贫致富是发展特色农业助力精准扶贫的缩影。

近年来,该村把产业培育作为推进精准扶贫、提升脱贫“造血”功能的一剂“猛药”,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培育不同特色的“产业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吸纳带动贫困农民脱贫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树莓,被称为当今风靡世界的“第三代水果之王”,因广泛用于食品、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生产等行业, 近十年来红树莓价格逐年上升,但市场缺口依然巨大,无论国际国内市场,都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对于习惯了种植青稞玉米的安南村民来说,可是一种稀罕水果。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选育、种植,2016年,净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拔2800米的三坝乡安南村拖枝坝与属地产业扶贫相衔接,建立第一个规模化产业试点,以450元每亩的价格从老百姓手中流转土地500亩,租期为8年,群众光务工一项每户增收3800元,充分满足当地群众提出的以地租和务工来实现致富脱贫的意愿。

“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从10月份开始,红树莓就进入了成熟收获期。基地里,每天都是一番忙碌景象,丰产的红树莓对农户而言就意味着金灿灿丰收。尽管已是初冬,走进位于三坝乡安南村拖枝坝的树莓种植基地,一株株绿色的树莓依然缀满鲜红的果实,长势喜人,煞是好看。

“自从租地以后,每户平均增收了2000元以上,再加上平时到基地里的务工收入,户均收入已超过了7000元。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村里年龄比较大的农户,就在家门口的基地里打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陈立新一边忙碌着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陈立新还迫不及待地带大家参观他的大房子,看他的牛羊。“这真是从来都没有的好政策,政府对我们太好了!”对未来,陈立新充满了信心。

“小果果甜进了困难群众心窝里”

安南村党总支书记徐红军介绍,安南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牢牢把握树莓特色种植这一主线,给贫困户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有了良好的产业项目作为支撑,贫困群众在产业扶贫中尝到了“甜头”,鼓足了干劲儿。

“农户把土地流转给企业,在租出耕地后,既可以到企业的种植基地务工,取得土地租金和务工双收入,又可以加入合作社成为股东,获得三份收入。说句心里话,种树莓让村子在短短两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小果果,甜进了困难群众的心窝里。”放眼一整片山坡上长势喜人的树莓,徐红军骄傲地说。

“我们的果子在省内、北京和上海都有销售,在整个摘果周期预估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摘果收入),本年度户均可增收6000元以上。明年,我们将走好‘公司+基地+政府+农户’的发展路子,把基地打造成标准、规范、高产值的产业示范园,明年的产量预计在180吨-210吨之间,农户每户的增收将突破一万元,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增收。”徐红军介绍说。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