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对标一流 丽江存3个问题 争先进位 6大工程促发展

差距在哪里,短板是什么?优势有哪些,出路在何方? 8月15日至16日,丽江市委、市政府召开务虚会议,对市情进行了再认识、再深化。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促进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玉龙雪山景区游人如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丽江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 

观音岩水电站远眺

差距在哪里,短板是什么?优势有哪些,出路在何方?

8月15日至16日,丽江市委、市政府召开务虚会议,对市情进行了再认识、再深化。会议认为,今年以来,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促进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发挥优势,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着力争创一流业绩、打造一流作风、建设一流队伍、提供一流服务、展现一流形象,力争用3年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全省一流,为丽江跨越发展汇聚强大动力。

对标一流: 3个短板 5大优势

出自农村不一定了解农村,出自城市不一定了解城市。跳出丽江看丽江,跳出过去看未来,跳出当前看长远,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标一流,丽江主要存在着“3个短板”,拥有“5大优势”。

3个短板:基础短板、产业短板、民生短板。

基础短板主要表现在,到去年底,丽江只有高速公路68公里,不到全省总量的2%;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只有34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1%。拥有铁路42公里,不到全省总量的1.5%;铁路网密度每万平方公里21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8%。

产业短板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理想。从目前来看,在丽江算得上规模产业的只有旅游和水电。全市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怎么发展工业的问题。因为没有二产,一产不可能得到深化,三产不可能得到附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把工业搞上去了才会有就业,才会有税收,产业链才能延长。

民生短板在卫生和教育上表现尤为突出。

卫生方面,全市没有一家三甲医院,急救体系不成熟,与丽江现阶段城市发展定位不相符。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张,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拥有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人。全市6.3%的乡镇卫生院没有或仅有一名执业医师,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只有87%,另有24个村卫生室无业务用房,44个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不达标。

教育方面,资源总量不足,全市还有5个乡镇无中心幼儿园,118个行政村无任何学前教育机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5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每万人口一本上线人数仅为5.99人,位列全省第9位。

5大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旅游优势、水电优势。

区位优势。近几年来,丽江市通过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正在逐步形成东出攀枝花进成渝,西进怒江出缅甸,北上迪庆、甘孜进藏区腹地,南下大理接滇中的立体交通大格局。

资源优势。丽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怎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资源与人才、产业、资本结合起来,这是当前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文化优势。丽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纳西文化、东巴文化、毕摩文化、边屯文化、花傈僳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多姿多彩。可以说,文化在丽江是一个“富矿”,越挖越多,越挖越值钱。

旅游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丽江旅游品牌已经成为无价之宝,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水电优势。目前,丽江已建成投产的金沙江“一库六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37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50亿千瓦时,加上风能、太阳能,丽江正在成为云南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争先进位: 5个坚持 6大工程

找准短板,准确定位发展优势,对于丽江至关重要。

会议认为,丽江发展优势明显,但却面临发展缓慢、后劲不足困境。丽江资源丰富,但丰富的资源却没有变成发展动能和经济优势。总的来说就是,名气大、实力小;资源多、发展慢;山水美、贫困深;旅游强、工业弱。

会议提出,丽江要实现争先进位,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为根、文化为魂、发展为重、干部为要、以人为本”等“5个坚持”,抓好“抓产业、补短板、促脱贫、推改革、护生态、保稳定”等“6大工程”。

抓产业,就是要抓好旅游文化产业、清洁载能和大数据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旅游是丽江发展的支柱,文化是丽江发展的灵魂,要坚定不移推进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取得全胜,坚定不移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清洁载能和大数据产业。要依托水电优势,减少电站弃水窝电,延长水电产业链,就地消纳电能,尽快把清洁载能和大数据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高原特色农业。要立足气候、环境、生态等优势,发挥“互联网+”“旅游+”优势,重点发展烤烟、优质粮菜、生态林果、生物药材、畜牧养殖等产业,举生态旗、打环保牌、走特色路,重点扶持10大农业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拳头产业。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要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健康产品、绿色食品和服务,努力把丽江建成天然药物健康产品原料基地和国内外知名的养生养老基地。

补短板,就是要补齐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人才短板。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优化布局、增加供给、标准化管控的原则,推进“一寨(玉水寨)一村(白沙村)一镇(束河古镇)一城(丽江古城)”为重点的主城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程、推进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二增”建设。

补齐教育短板。把丽江市一中尽快建成一流的学校,引进优质中学,加快建成职教园区和酒店管理学院。同时,要形成严厉的考核奖惩机制,重振丽江教育。

补齐卫生短板。建设与国际旅游名市相匹配的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让广大游客、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医疗保障。要坚持一手抓公立医院改革,一手抓引进社会力量办医,不断改善医疗条件。

补齐人才短板。围绕把丽江打造成“人才聚集的洼地、创新创业的高地”,建立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机制。

促脱贫,就是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下沉力量到一线,补齐工作短板,“技能扶贫+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共同发力,圆满完成脱贫摘帽底线任务。

护生态,就是要牢固树立“丽江的生命在生态,根基在环保,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丽江最大的本钱”的理念,抓实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抓实“三湖”水污染防治,抓实“两山”治理工作,让丽江变得美丽起来。

抓改革,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机构编制与职能,推动建立优质营商环境,推进落实“放管服”10项措施。加快推进资本运作与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保稳定,就是要推动安全稳定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年目标: 位次前移 全省一流

今后3年,对丽江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会议提出,要通过开展“对标一流、争先进位”活动,瞄一流标准、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全省一流。

瞄一流标准,就是要做到追求高线,用3年的时间确保全市的GDP增速不低于10%,经济总量、各项经济指标位次前移,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建一流队伍,就是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建一流队伍,才能实现一流目标。要通过疏通出口、拓宽进口、优化配置,在工作一线锻炼干部、考察干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跨越发展汇聚强大动力。

创一流业绩,就是要充分发挥丽江的优势,努力补齐短板,奋力实现“弯道超车”,争当排头兵。

树一流形象,就是要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多腾出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只有一流作风、一流服务,才能成为一流干部、创造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

干部不提升、工作不提质、绩效不提高,导致发展不提速。会议强调,要切实转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时刻用后发赶超的韧劲,落实到对标一流、争先进位上来,用一流作风,争创一流的业绩,确保各项工作达到全省一流。

记者 李秀春 文/图

Tags: 丽江 三个 问题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