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芒市弄么村,傣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聚集在这里

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一个傣族村寨因拥有数十个荷花塘而被人称为弄么(傣语意为“荷花塘”),在这里连片或不连片的荷塘,在微风的轻抚和月光的亲吻下呈现出《荷塘月色》当中所描述的美景,在弄么荷花的幽香与傣族传统文化气息融合,于是人才辈出,代代相传。

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风平镇一个傣族村寨因拥有数十个荷花塘而被人称为弄么(傣语意为“荷花塘”),在这里连片或不连片的荷塘,在微风的轻抚和月光的亲吻下呈现出《荷塘月色》当中所描述的美景,在弄么荷花的幽香与傣族传统文化气息融合,于是人才辈出,代代相传。2014年,弄么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弄么村是芒市最具特色的傣族村寨,有傣族剪纸、孔雀舞、老傣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傣族小锅酒、傣族织锦、傣族竹编等民族文化展示。该村位于芒市市郊,毗邻320国道、芒市机场,交通便利。

 

邵梅罕

弄么共有农户258户,总人口1320人,处在芒市坝子的弄么,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一条河流从村子边上流过。与其他傣族村寨一样,弄么村也掩映在竹林深处,小桥流水加上竹林深深、片片荷花,让人置身于天上人间。

老傣戏

在弄么,有这样一位傣族剪纸传承人——邵梅罕老师,她凭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闯出了一片剪纸天地,让剪纸文化得以传承。她的剪纸,有大自然的花、鱼、鸟、兽,有犁田、耙田、栽秧等劳动场面中,有爹弄、咩巴、卜冒、卜少等神态万千的人物。傣家人的竹楼、村边的大榕树、竹林,以及傣族的泼水节、堆沙节、上奘、赶摆……2004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将邵梅罕评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方面的天才传承者,并把她的名字和作品录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才传承者图文库中。

傣家有句成语:“有摆(节日)要演戏,无戏不成摆”。这“戏”指的就是傣戏。傣戏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傣戏在德宏最活跃的一支表演队伍,要数弄么村了。老傣戏最初的表演形式,除了女角(由 男人扮演)穿傣族女装外,男角的装饰以及男女角的动作套路都与滇剧、京剧相仿,表演时,演员上前3步演唱、做动作,又后退3步听提词(有专人在场边念),唱段间配以锣鼓等打击乐,没有弦乐,唱腔 只分男、女2腔,并在演出中贯穿始终。傣剧与滇剧、京剧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唱腔上,唱腔完全属傣剧音乐的范畴,据说源于僧侣诵经的曲调。傣戏的这种形式,基本上一直保留到了上世纪60 年代。如今老傣戏渐渐面临失传。

傣家人喜爱孔雀,孔雀舞柔韧挺拔的身段、灵巧的手指、精灵顾盼的眼神都出自孔雀,当象脚鼓、鼓、钹三种乐器奏起,请与孔雀舞传承人——方桂英老师,跳起孔雀舞,淋漓尽致的将孔雀的窈窕多姿、优美典雅、温和、善良、稳重展现出来吧。

在弄么竹器制作非常有代表性,其中最有特点的是扁帕(系于后腰上的小篾箩),鱼尾型的、三角型的、正三角的、反三角的等扁帕在傣家人腰中摇荡,里面盛满金黄而饱满的谷子和傣家人的希望与幸福。“咯吱、咯吱”从小朴少房中传出的织锦声回荡在宁静的寨子,帕筒、筒裙、围巾、腰带等都在最古老的机器中编制,每一个花纹记载着一段段历史,每一匹织锦承载了傣家人的梦想。(德宏州文明办)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