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熊瑞丽:共同把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

日前,市政协举行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围绕加强我市社会治理主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市政协主席熊瑞丽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为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建有用之言、谋务实之策,共同做好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

日前,市政协举行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围绕加强我市社会治理主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市政协主席熊瑞丽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为推动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实建有用之言、谋务实之策,共同做好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

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敦忠到会听取意见建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中共昆明市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关于我市社会治理的情况通报。

政协常委们分组对“加强社区平台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拓宽社会动员渠道、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强化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3个专题进行了协商讨论。市政协相关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还就这3个专题进行调研、协商的情况向大会作了汇报。9名常委、委员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分别就社区建设、基层党建、社会动员模式、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大会发言。

熊瑞丽指出,要深刻理解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努力探索符合昆明市情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在全面领会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新思想的主要观点上下功夫,在准确把握市委社会治理新要求上做文章,在符合探索昆明市情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上求实效。政协要突出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为深化社会治理作出贡献。

熊瑞丽强调,共同把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一要突出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的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良性互动。二要突出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创新思想。三要突出民主政治和法治思维,着眼于建设法治昆明、平安昆明。四要突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五要突出昆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市情社情民情,发挥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作用。六要突出国际视野,加强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邢敦忠表示,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创造了许多新经验新做法,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在专业化、精细化等方面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还有差距。政协常委、委员的发言问题看得准,建议提得实,具有可操作性。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采纳,使委员意见建议有回声、有结果、有成效。

市政协副主席刘绍安、夏静、朱燕、董林、胡炜彤,市政协秘书长许绍忠出席会议。

记者毛韵心报道

对于企业而言,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利润。” 云南利宇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程程说。

“企业得利益,地区得发展”的双赢效应已显现。据了解,该公司和滇中新区签了10年的合同,前5年免租金,后5年就能为滇中新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按照相关合同,这个手机整机生产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第一年预计年产手机500万台以上,实现年产值4.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400人,3年内将达到年产手机整机800万台以上。

今年8月18日,又有一家手机生产企业落户滇中新区,投资3亿元,建20条生产线,第一年计划生产300万台,主要销往东南亚及非洲市场。

受访企业负责人一致对滇中新区的临空产业发展寄予厚望。他们认为,我国正处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产业国际化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发展临空经济,将搭建起滇中与国际之间经济合作的交互平台,有利于滇中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与市场、参与产业分工,进而助力昆明,乃至云南省现代产业国际化进程。

一个大企业带动上千中小企业成长

今年9月15日,在杨林经开区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项目工地上,整个场地已经围起围栏,地面上竖起了很多台桩机,众多大型施工设备隆隆运转,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整个工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平地起跃”千亿级汽车城。

远离海洋的云南很长时间里主要的出行方式一直依赖汽车,云南汽车制造梦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过。

结合中央对云南的定位和要求,云南做出了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策部署,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弯道超车、实现云南省和昆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最终,确定滇中新区作为云南省及昆明市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园区。

根据规划,滇中汽车产业园不止限于汽车的生产制造,而是一个集制造、贸易、研发、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将汽车产业培育成为昆明和滇中新区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滇中新区这个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地,如此产业配套和政策扶持都是莫大的诱惑,首先就引来了东风云汽,他们决定整体搬迁到滇中新区汽车产业园。

因为看好滇中新区这个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地,很多企业也有意将滇中汽车产业园作为其拓展我国西南和南亚东南亚市场的重要一步棋子,如昆明新能源汽车、东风云汽、航天神州、江铃等项目及京东方、国药、新加坡汉德等这些数一数二的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和配套服务企业纷纷“打头阵”,率先入驻汽车产业园,随后,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和配套服务企业已有意入驻产业园。

“走出去”让滇中新区意识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在一起的重要性。于是,产业链配套招商,先做集群后强产业,成为滇中新区招商引资的“准心”。

“一个大企业带动的是上千家中小企业的成长。”滇中新区经发部一位负责人说,为此,滇中新区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招商模式,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垂直供需链和横向协作链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的龙头型企业。

事实证明,“磁铁效应”已初步显现,依托安宁工业园区具备发展石油炼化循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石油炼化和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依托杨林经开区东风云汽和昆明新能源汽车,积极引进汽车配套上下游项目;依托空港经济区航空运输便利优势,大力引进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集群的倍增效应。

滇中人招商打破“大锅饭”现状

为何短短时间里,这么多企业落户滇中新区?除了看好滇中新区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角色,对未来滇中新区成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的判断,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滇中新区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产业尖子”,提高产业发展竞争力。

围绕《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发展任务和领域,结合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滇中新区重点聚焦现代服务、石油炼化、汽车及现代装备制造、临空产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七大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云南省转型发展新引擎。

招商引资能否突围,关键在政府。滇中新区制定了优于西部其他新区、具有滇中特色的普惠性招商引资政策,并针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制度,从税收扶持、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上市融资等方面帮扶企业做大做强,逐渐凸显新区后发优势,着力打造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南亚东南亚的政策洼地及投资高地。

集所有人的智慧抓招商。滇中新区率先在新区经济发展部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与招商引资考核挂钩制度,发挥“鲶鱼效应”,创新职级评价制度,打破“大锅饭”现状。对肯干、能干、干出成绩、干出效果的职工进行鼓励,对真正有才干、有学识、有激情、有成绩的人员创新性地打通提拔任用渠道,让滥竽充数、不思进取的职工感受危机。同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按分工不同科学合理分配招商引资任务。

如何解决“引进来”,却“落不下”“留不住”的问题?滇中新区逐步建立“谁引进谁负责兑现”的办事方法,在政策兑现过程中明确由新区及县(市)区相关单位承担依据收集、数据核验、征求意见等工作,简化申报流程,强调服务为本,有效减轻了企业的工作量,压缩了政策兑现时限,并进一步严格了事中、事后审核责任。

“天时地利人和,少了一项都不行!”滇中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认为,相对其他地区,滇中新区具有区位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科教创新实力强、产业发展条件优、综合承载能力高、对外开放合作基础良好等比较优势,这些是吸引世界500强纷至沓来的重要因素。

Tags: 瑞丽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