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市“红河水乡”项目工地,一片繁忙;走进云南省弥勒市冶金建材有限公司,这个以锰系铁合金为主的工厂两条生产线炉火正旺。而这两个项目,都与弥勒市新哨镇一个叫“山兴村”的自然村有着密切关系。
“‘红河水乡’项目我们注资了1亿多元资金,占15%的股份;锰系铁合金厂投资了2.3亿,100%的由我们投资控股。”在山兴村陈列馆内,76岁高龄的老支书赵本才侃侃而谈,“我们这里家家住别墅,人人能就业。户均建筑面积330平方米的小别墅每家一幢,一共166幢,轿车嘛就更多了。”
山兴村,这么一个发展富裕的村庄,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过巨大的伤痛。
老支书介绍,山兴村原名山心村,始建于1466年,距今已有540多年历史,村子下面蕴藏着丰富的褐煤资源。20年前,山兴村小龙潭集体煤矿被承包出去,大量的剥土开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煤矿事故频发,生态恶化,山体滑坡下沉,民房出现墙体拉裂,村民三进三出养鸭厂避难,被附近村寨笑称为“伤心村”。
2005年,村党支部和村小组干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紧紧围绕“建基地、育能人、扶大户、带农户、强组织”的工作思路,通过盘活资源谋发展,抓好发展惠民生,走出党组织领导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治理成效斐然、群众生活和谐幸福的坚实之路。2016年,全村生产总值达2.1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145元。山兴村实现了从“伤心村”到“小康村”的蜕变,一跃而成为彩云之南的一颗璀璨明珠。
“我们村发展的最大特色,就是实现公平公正发展,共唱致富主题曲。”老支书介绍,山兴村紧紧围绕村民利益,共同创造集体公共经济,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归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积极探索就业、分红、敬老等一系列惠民措施。
结合村级产业,根据掌握技能情况合理安排就业岗位,将老中青村民全部实现分流就业,男的在外搞路桥工程、冶金业,女的在村中搞村旅游餐饮休闲服务业,老年人安排做村庄卫生清洁和绿化工作,年轻人安排进入国能公司、锰系铁合金厂,村内人人有岗位。随着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山兴村农户也过上富裕的日子,2014年山兴村人均分红4万元,2015年人均分红2万元,2016年国能公司给予每人4000元生活补助,60岁以上老人每月600元生活补助,设立敬老奖对年满80岁至100周岁的老人家庭给予每人200到1000元敬老金,村集体设立人才奖,每年对村里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3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学金,并集体出资为村民购买新农合、新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