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资讯网

治村兴村强村的核心力量

9月26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拉乙亥麻村是个阴天,偶尔还飘一点小雨。寒冷的秋风从草原的深处吹来,钻进衣角,让人不禁一阵哆嗦。在村部办公楼的小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9月26日,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拉乙亥麻村是个阴天,偶尔还飘一点小雨。寒冷的秋风从草原的深处吹来,钻进衣角,让人不禁一阵哆嗦。在村部办公楼的小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四周分布着村民室内健身中心、牛羊棚圈、活畜交易市场、村民定居房,别致又整齐,虽然被寒风包裹,却也能在这茫茫的草原上感受到拉乙亥麻村党支部治村、兴村、强村的那股强大的核心力量。

治村之道:村规民约

谈起治村,拉乙亥麻村委会主任才项彭措总要提到一件事。前些年,县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在开车赶往村里途中,不慎撞上了正在通过公路的羊群。羊群主人按照每只羊1500元的价格索赔,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对被撞的50只羊赔付了7.5万元。

在拉乙亥麻村村规民约规定,若在公路上发生撞死伤牛羊的事件,每只羊索赔不得超过1000元,每头牛索赔不得超过8000元。“如果按照每只羊1500元索赔,这是给拉乙亥麻村人的脸上抹黑。”才项彭措说。

为了让这位村民认识到违反村规民约的严重性,村“两委”班子专门组织了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多索赔的2.5万元退还给了县检察院的同志。县检察院的同志也非常诧异,得知拉乙亥麻村村规民约的情况后,还专门为村里送去了锦旗以示感谢。

其实多年前,拉乙亥麻是共和县出了名的问题村,打架、赌博、偷盗等问题紧紧拖住了发展的后腿。新的村“两委”班子成立后,村党支部书记华宝和“两委”班子成员一致认为,要摘掉“问题村”这顶帽子,首先就要纯净民风,要建立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而且必须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几年后,这里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小康村,在省里也挂上了名号。这得益于拉乙亥麻村“两委”班子治村有道,多次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华宝说:“现在的村规民约规定的非常详细,而且是经过四次全体村民大会一致同意通过的。村规民约实现了从形式上约束到大家思想上的转变,为村里放开手脚谋发展打好了基础。”

兴村之本:党员表率

自“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村里党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73岁的村民才先加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最大的变化就是党员们更愿意帮助群众,更愿意带动群众,谁家有困难,村里的党员总是首先冲上去。

去年,村民仁青吉不幸身患食道癌,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起沉重的包袱。得知此事的华宝,紧急召开村党支部会议,号召每一个党员要作出表率,帮助仁青吉渡过难关。全村38位党员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数额达到8万元。

如果说仁青吉只是个例的话,那么村里对年收入排在最末12户的帮扶,更能体现出村党支部和每个党员应有的责任担当。才项彭措说,帮助后面的村民赶上来,是实现全村共同富裕的最大任务。

如今,村里这项帮扶工作已经坚持了3年,每一位党员都参与到了帮扶工作中,有输血,也有造血。或是出钱给物,或是帮助有能力的青年担保创业贷款,或是帮助有劳动力的牧户买车跑运输。

华宝说:“党支部的凝聚力强不强,战斗力强不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强不强,都要落实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去,每一个党员都要发挥表率作用,只有让群众放心了,满意了,才能证明你是一个合格的党员,也才能证明一个力量强大的党支部。这些是我们的兴村之本。”

强村之路:转变发展

2014年,拉乙亥麻村村“两委”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关闭村里刚刚经营几年的砂石厂。一个砂石厂每年能给村里带来不菲的收入,村里难道跟钱不过去?为了打消村民的疑问,华宝带领全体党员开始做工作,向大家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说明村民转型发展的新思路。

华宝说:“如果砂石厂再长期经营下去,一定会对村里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守护好哺育我们成长的草原。”

人草畜矛盾突出,这是青海省发展草地畜牧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拉乙亥麻村当然也不例外。朝着生态畜牧业的方向谋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强村之路,谈何容易。可就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拉乙亥麻村找到了这条路,而且走得很好。

“发展生态畜牧业,不再靠多养畜来赚钱,而靠精养畜赚钱。”这不仅是华宝的认识,也是村“两委”一致同意的发展思路。

全村将所有牛羊由90名放牧能手“代管”,淘汰产能低的牲畜,缩减总量;经统一科学饲养,统一组织销售,提高母畜比例,提升羔羊成活率,牛羊养殖效率翻了几番。才项彭措家代管600头(只)牛羊,一年下来,不仅有1.5万元的代管费,而且羔羊经济纯收入达2.1万元。

生态畜牧业的路子走通了,走好了,村“两委”又谋划着更大的发展,将从放牧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进一步拓宽渠道;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旅游产业,打造属于拉乙亥麻村的藏城景区。

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产经资讯网